第92章 選擇(1)(1 / 2)

張輝出生在農村,自幼生活在貧困線的他立誌要改變自己的命運。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不懈的努力下,張輝終於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名牌大學。

由於表現出色,他被華林理工大學看中,畢業後直接保送至該校讀研究生。

在他29歲那年,張輝獲得了博士學位。很快,這個曾經的學生,搖身一變成為了該校最年輕的講師。

貧苦家庭出生的他,如今成了頗受尊敬的大學老師,這樣的經曆,讓張輝成為人們口中“努力改變命運”的代言人。

隨著張輝事業的蒸蒸日上,父母開始催促他找個對象。其實張輝何嚐不想有個伴侶,但考慮到自己剛工作幾年,連房子的首付錢都拿不出來,這件事便一拖再拖。

時光悠悠,張輝的年齡來到了35歲,此時的他已經成為電子係的副教授,學術造詣又上了一個台階。

這期間,包括他恩師在內的很多人都給他介紹過女朋友,但均被張輝婉拒。他把時間全部投入在學術研究上,除了上課,就是在實驗室裏待著。

張輝此時已經具有了研究生指導資格,一年前他就開始帶碩士研究生。由於精力有限,張輝隻接收了三名學生,他們分別是趙韓,錢萌萌和李昭。

趙韓和錢萌萌都是本校的學生,他們通過保送直接進入到研究生的行列。李昭與他們不同,他是從一所普通院校考試進來的。三個學生性格迥異,趙韓開朗大方,待人豪爽;李昭沉默寡言,內向老實;唯一的女生錢萌萌冰雪聰明,好勝心強。

今年是幾人讀研的第二年,除了正常的上課學習,他們一直在幫助張輝完成一項研究課題。

這項研究是關於芯片方向的,由於華林市的重要經濟地位以及華林理工大學在科研方麵的優勢,科技部和相關企業都給予了學校大量資金,希望能夠盡早獲得成果。張輝作為電子係的青年骨幹,自然也成了專項研究組的一員。院長倪光親自將張輝選入了研究組,同組成員還有王學仁教授、成必勝教授和孟梓妍副教授。

研究組裏,張輝和孟梓妍屬於年輕梯隊,相較起來,張輝要比這個女副教授還要小幾個月。

剛讀研究生那會,張輝就知道孟梓妍。當時兩人是一個學院的同學,隻不過分屬不同的實驗室。碩士畢業後,張輝留校繼續讀博,而孟梓妍選擇了到國外深造。幾年後,學成歸來的孟梓妍受到了母校的邀請,在這裏做了教師。

孟梓妍不僅是副教授,她還兼任院長助理的工作。

很多教師都渴望能夠加入專項研究組,因為這對於老師們有兩個好處。第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收入的增加,學院專門為這些老師安排了補助基金,每個月能多領幾千塊錢。如果這項研究有實質性的突破後,那現金獎勵更是少不了的。第二個原因,這項任務與他們今後的前程息息相關。有了項目研究的經驗,不僅在評職稱時優勢明顯,而且也能為今後的升遷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