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輯四 交友與讀書(5)(3 / 3)

種田人,改習廛市生涯,定為敗路;讀書人,甘與衙門詞訟,便入下流。

心得

“過舉”,不得當的、有過失的舉動。看到別人做好事,一定要鼓勵、打氣;看到別人有不當行為,一定要提醒、告知,而不是視而不見。聽到表揚,要拿表揚當動力;被人詆毀,要拿詆毀當警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慳吝”,吝嗇、小氣,有守財奴的意思。生活奢侈、花錢大手大腳,這樣下去敗家是早晚的事,但一個守財奴也會把家敗了,為什麼呢?因為太吝嗇了,不懂得散財的道理,所以必遭奇禍(多是由人妒忌而生陷害),往往是萬貫家財最終被洗劫一空。“覆事”,也就是把事情做壞了,因為天資蠢笨而壞了事的,一般來說事情也壞不到哪去,但因為太精明而壞事的,後果就會很嚴重,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隋煬帝楊廣,因為聰明,所以能折騰,很快就把江山給折騰沒了。

“廛市”,指商業活動區。“詞訟”,即打官司。古人重農輕商,又提倡無訟生活,所以種田人改做小本生意,算是走入歧途了,而讀書人參與訴訟事務,就更是末流。這一條對今天人來說,已沒有意義。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運不及我,則可以自足矣。常思某人德業勝於我,某人學問勝於我,則可以自慚矣。

讀《論語·公子荊》一章,富者可以為法;讀《論語·齊景公》一章,貧者可以自興。

舍不得錢,不能為義士。舍不得命,不能為忠臣。

富貴易生禍端,必忠厚謙恭,才無大患;衣祿原有定數,必節儉簡省,乃可久延。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見塵世之間,已分天堂地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輩,不隔聖域賢關。

和平處事,勿矯俗以為高。正直居心,勿機關以為智。

君子以名教為樂,豈如嵇阮之逾閑;聖人以悲憫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心得

人要生活得心情舒服,就要知足,人要有所長時,又要知不足。“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一句,說的就是:跟富人比思想境界,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比命運,焦慮的心情就可以得到慰藉,這是知足;但跟人比品德,比學問,覺得不如人,所以自慚,這是知不足。

公子荊是個懂得知足的人,開始時,有了一個能住的房子,他說:“這也能湊合了!”漸漸地家具呀、生活設施呀多起來了,他說:“哇,這麼多,足夠了!”後來更加富有了,他說:“這個家真是太完美了!”齊景公有良馬千匹(家財夠豐富!),但他死後,沒有人表揚他;古時候的賢人伯夷和叔齊餓死了,人們卻一直頌揚他們。這兩個故事仍是關於貧富與知足的反思。

“作善降祥”,祥是好事,行善有好報;“不善降殃”,“不善”就是作惡,殃是壞事,作惡有壞報。“聖域賢關”,進入聖人賢人的門,整句意思是說,聖人賢人的門是打開的,隻要堅持行善,就算天資愚笨,也能做到。

“嵇阮”,嵇康、阮籍,魏晉時“竹林七賢”中的兩位,“沮溺”,孔子《論語》中提到的兩位隱士長沮、桀溺。這裏是作者議論古人,認為這四人或在品行或在事業上都有不足,達不到君子、聖人的標準。

縱容子孫偷安,其後必至耽酒色而敗門庭;專教子孫謀利,其後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

謹守父兄教條,沉實謙恭,便是醇潛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儉,定為悠久人家。

蓮朝開而暮合,至不能合,則將落矣;富貴而無收斂意者,尚其鑒之。草春榮而冬枯,至於極枯,則又生矣;困窮而有振興誌者,亦如是也。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仁字從人,義字從我,講仁講義者,不必遠求。

家縱貧寒,也須留讀書種子。人雖富貴,不可忘力穡艱辛。

儉可養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心得

“專教子孫謀利,其後必至爭貲財而傷骨肉”,這句話,現在的父母們都應該好好學學,多少子女爭家產的,不就是因為當年父母教育不當嘛!

“蓮朝開而暮合……”一句,以詩一樣的文學句式,講了兩層道理:一是蓮花的故事,朝開而暮合,當有一天花瓣合不起來的時候,也就是它即將凋謝時;一是草的故事,春草生,冬季枯,到來年春天,它又生出來。前者足以為富貴者戒,後者足以為困窮者學習。

“義字從我”,“義”字的繁體寫法,下麵是個“我”字,這一整句話,用的都是拆字法。所謂“不必遠求”,就是說仁義應該從自我做起。

“家縱貧寒……”一句,古人崇尚讀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讀書不僅是為了當官,更是人們提高修養、完善品行的重要途徑。所以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就算再窮,也要為家族留幾個讀書種子!

“儉可養廉”,“儉”就是節儉、寡欲,寡欲則可以不貪,不貪就容易做到廉潔。此句既可以用來為平常人修身,尤足以為官者戒。

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

濟世雖乏貲財,而存心方便,即稱長者;生資雖少智慧,而慮事精詳,即是能人。

一室閑居,必常懷振卓心,才有生氣;同人聚處,須多說切直話,方見古風。

觀周公之不驕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觀顏子之若無若虛,為學豈容自足?

門戶之衰,總由於子孫之驕惰。風俗之壞,多起於富貴之淫奢。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氣所鍾,鬼神亦為之嗬護。聖經賢傳,乃古今命脈所係,人物悉賴以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