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輯四 交友與讀書(8)(2 / 3)

“紫陽”,指朱熹,“陽明”,指明朝大學者王陽明。

人稱我善良,則喜;稱我凶惡,則怒。此可見凶惡非美名也,即當立誌為善良。我見人醇謹,則愛;見人浮躁,則惡。此可見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為醇謹。

處事要寬平,而不可有鬆散之弊。持身貴嚴厲,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是人能補天地之闕也,而可無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人有形質,地以六穀養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心得

“人稱我善良,則喜……”,這一句很有意思,別人誇我善良,我很高興,說我凶惡,則惱怒,這說明,我們都希望自己是善良人,而不要是惡人。可是,到底是善良還是凶惡,並不取決於別人,而是取決於我們自己怎麼做。要想別人不在背後罵你,那麼,拜托你自己做得好一點!

接下來“我見人醇謹,則愛……”,也是類似,我們都喜歡樸實、穩重的人,而討厭浮躁、淺薄的人。既然我是這樣感覺的,那麼可知別人的感覺也是如此,所以我們就應該時刻警醒自己:做一個醇謹的人,而不要做一個浮躁的人。

“天有風雨……”一句是鼓勵人不能妄自菲薄,人是萬物之靈,人生在世,能有大為。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貧者士之常,士不安貧,乃反其常。

進食需箸,而箸亦隻隨其操縱所使,於此可悟用人之方。作書需筆,而筆不能必其字畫之工,於此可悟求己之理。

家之富厚者,積田產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保;不如廣積陰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家之貧窮者,謀奔走以給衣食,衣食未必能充;何若自謀本業,知民生在勤,定當有濟。

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兄弟相師友,天倫之樂莫大焉。閨門若朝廷,家法之嚴可知也。

友以成德也,人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德不能成矣。學以愈愚也,人而不學,則昏昧無知,愚不能愈矣。

心得

“人之生也直”,這是孔子的話,孔子認為,人活在世上,就是要正直行事。

“言不可盡信……”一句,對於別人說的話,包括書上的話,不要見什麼就信什麼,而是要自己加以研磨思索。“揆諸理”,就是以常理去判斷,這話可不可信。做事之前先要問問自己的心,這樣做對不對,合適不合適,問過後再決定怎麼做。

“友以成德也……”,這是講朋友的重要性,“成德”,成就品行道德。就是說朋友能助你完善個人品德,一個人如果沒有朋友,就會閉塞、孤陋寡聞,品德無從完善。“學以愈愚也”,“愈”,治愈,是說學習可以治療愚昧。

明犯國法,罪累豈能幸逃?白得人財,賠償還要加倍。

浪子回頭,仍不慚為君子。貴人失足,便貽笑於庸人。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勝天理或亡。故有道之士,必使飲食有節,男女有別。

《東坡誌林》有雲:“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勤苦易,安閑散難;忍疼易,忍癢難;能耐富貴、安閑散、忍癢者,必有道之士也。”餘謂如此精爽之論,足以發人深省,正可於朋友聚會時,述之以助清談。

餘最愛《草廬日錄》有句雲:“澹如秋水貧中味,和若春風靜後功。”讀之覺矜平躁釋,意味深長。

心得

《東坡誌林》是一部筆記,作者為蘇軾,書中說“人生耐貧賤易,耐富貴難……”,王永彬認為這句話非常有道理。的確!窮日子,咬咬牙,也許就過去了,但富貴日子,光咬牙卻是未必能過好的。正如人身上,痛,好解決,但癢,你就拿它沒辦法。

“矜平躁釋”,“矜”是驕傲,“躁”是浮躁,“平”和“釋”是平靜、消解的意思。

敵加於己,不得已而應之,謂之應兵,兵應者勝;利人土地,謂之貪兵,兵貪者敗。此魏相論兵語也。然豈獨用兵為然哉?凡人事之成敗,皆當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