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兩大奇書,一部是《聖經》,另一部就是我國的《易經》。
《易經》俗稱《周易》。西漢的時候,儒家學派將《周易》與《詩》、《書》、《禮》、《樂》、《春秋》等奉為經典,稱為“六經”,因此《周易》又被稱為《易經》。
《周易》是我國古代哲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一部巨著,曆來被尊崇為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其內容涉及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數學、醫學、軍事學、氣功學等。千百年來,《周易》對我國的哲學、史學、文學、宗教、醫學等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都有著巨大的影響。
《周易》講的是什麼呢?簡而言之,就是從觀察日月運行及其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中發現的一整套認識、分析、處理問題的方法和規律。
早在幾千年之前,我們的祖先這樣思考:既然天體運行、氣象變化都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在進行。那麼,存在於這個天體當中的所有事物,包括人類自身,是否也受這個規律的影響呢?
於是,他們細心觀察天文、地理、氣象等自然現象,並以符號的形式記錄了下來,因此形成了太極、陰陽、八卦等圖像,希望以此作為解開天地之奧秘的一把鑰匙。
《周易》一詞,最早記載於《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周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由此可以證明,在春秋時代,或者更早,《周易》已經形成了。
《周易》是中國典籍中最早出現、成書時間最長的一本書。但是作者是誰,漢代人就已經說不明白了,至今依然莫衷一是。《周易》的性質,幾千年來,爭論不休。有人說是占卜之書,有人說是經世之書,也有人肯定它是哲學著作。但無論其性質如何,它是中華文化元典之一,其原創性思想,對中國人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影響了數千年的中華文化。
《周易》的智慧博大精深,有著多學科、多角度、多側麵的研究價值。古往今來,研究它的專著已有上千本之多,且從來都是見仁見智。但是,因為《周易》的語言枯燥晦澀,加上一些人為的誇張描述,很容易讓人產生高深莫測之感,使得普通人很少去主動學習《周易》的智慧。
本書就是為了改變這一現象,用簡練、樸素的語言,從陰陽、五行、卦象等方麵對六十四卦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並以中國曆史上一些最經典、最富有哲理性的故事作為參照,將六十四卦中蘊含的六十四個人生哲理通俗易懂地展現了出來。
國際《周易》學會主席成中英先生說:“《周易》是生命的學問,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價值的源泉。《周易》不僅是中國的,也是東方的,更是世界的;不僅是古代的,也是現代的,更是未來的。”
本書就是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理解老祖宗的智慧,從人的自我修養、為人處世等方麵來解讀《周易》,並力求做到通俗性、趣味性、實用性,目的就是希望能夠給讀者朋友帶來一點點人生智慧的啟迪。
為了讀者朋友能夠更好地理解《周易》的大智慧,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有關《周易》的一些基礎知識。
作者與年代
《周易》的成書年代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一則年代久遠,二則上古時代沒有文字記載流傳下來,但根據《周易》所反映的史實、所表現的思想以及語言特點、與其他著作的關係來分析,學者們普遍認為《周易》成書的時代大約是西周前期。
關於作者,因為《周易》非成於一人之手,所以就得分開來說。
舊說伏羲作八卦,“文王拘而演《周易》”。但東漢馬融及唐孔穎達則指出,爻辭說的多是文王以後之事,因此認為是文王演卦辭,周公演爻辭。
《係辭》中說:“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因此,八卦應該是庖犧氏的作品。
關於重卦也就是六十四別卦的作者,古人對此的爭論頗大,有人說是庖犧氏,有人說是神農,有人說是夏禹,還有人說是周文王。因《易經》的內容大都反映周朝初期的觀念意識,因此基本上認為周文王是重卦的作者。
《周易》包括“經”“傳”兩部分,對於“傳”,古人通稱“十翼”。十翼的作者,一般都認為是孔子,但《係辭》中多次出現“子曰”的字樣,若孔子自作顯然不會這樣稱呼自己,因此應該說十翼是孔子及其弟子的作品。
此外,按《周禮》的記載,《易》一共有三本:《連山》、《歸藏》與《周易》,三本書分別形成於夏、商、周三代。《連山》是夏代的易學,《歸藏》是殷代的易學,《周易》是周代的易學。可惜,《連山》、《歸藏》一直深藏不露,或者說已經失傳,隻有《周易》流傳至今。
為什麼叫《周易》
至於《周易》的“周”字,曆來說法頗多,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周是“易道周普無所不備”的意思,二是認為《周易》是指的周朝。後者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而《周易》的“易”字的解釋同樣很多。
一說:“易之為字,從日從月,陰陽具矣。”意思是易這個字具備了陰陽兩種因素;一說:“易,飛鳥形象也。”意思是一種鳥的象形字;一說:易就是蜥蜴,因為蜥蜴因環境而改變自身顏色,取名為易,就是取其變化之義。
另外,“周”字的筆畫為八畫,“易”字的筆畫也為八畫。兩字合起來八八為六十四,這與《周易》由八純卦、六十四重卦的組成剛好一樣,這是偶然的巧合,還是必然的暗示呢?
《周易》的三原則
《周易乾鑿度》說:“易一名而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意思是說,“易”有三層意思,這也是《周易》的三大原則: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學習研究《周易》,先要了解這三大原則的道理。
變易: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發展著,沒有一樣東西是一成不變的,如果離開這種變化,宇宙萬物就難以形成。
簡易:世界上的事物再複雜再深奧,一旦人類的智慧達到,就可以把它們轉換成人們容易理解和處理的問題。
不易:在宇宙間萬物皆變的前提下,還有唯一不變的東西存在,那就是萬物皆變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