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卦 蒙——學習能夠改變命運(1 / 2)

說卦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譯文:山下有泉水,但要想發現甘泉,必須設法準確地找出泉水的位置,即意味著先必須進行啟蒙教育。君子必須行動果斷,才能培養出良好的品德。

卦辭:蒙:亨。匪我求童蒙①,童蒙求我;初②筮③告,再三④瀆,瀆⑤則不告。利貞。

注釋:①童蒙:幼稚蒙昧之人。②初:第一次。③筮:占筮。④再三:接二連三。⑤瀆:褻瀆。

譯文:亨通。不是我有求於幼童,而是幼童有求於我,第一次向我請教,我有問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的亂問,則不予回答。利於守正道。

《彖》曰:山下有險,險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誌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則不告”,瀆蒙也。蒙以養正,聖功也。

譯文:山下有危險,有危險還停在那裏,這就是幼稚。幼稚而能亨通,在亨通中行動,是因為時機適中。“不是我有求於幼稚的兒童,而是幼稚的兒童有求於我”,這是誌氣相通。“第一次占筮神靈告知”,因為剛直存於心中。“接二連三就是褻瀆神靈,那就不告知”,因為愚弄了幼稚的兒童。從幼稚開始就修養正道,使他們具有聖人那樣的功德。

解卦

本卦上卦是艮是山,下卦是坎是水,就是山下出湧泉之表象。水霧裏看花,隻見一團蒙蒙景象,模糊不清。因此卦名取為“蒙”。《易經》的卦名,往往就是這樣,由上下兩卦的象征意義推演而來。

“蒙”的本義是高地上的草木,後來引申為萌發、蒙昧、幼稚等意思。蒙卦下卦是坎,象征水以及艱險,上卦艮是山有止的形象。所以,蒙卦的卦形是山下有險,意味著事態不明朗,前景蒙昧不清,看不到真相,象征幼稚愚昧。

有蒙昧則必須要啟發,大自然依賴陽光和清風來化解蒙昧。而引用到人類本身的成長過程,古人便深覺教育的重要性。故蒙卦的中心內容,是講述如何對待幼稚和蒙昧的問題,也就是如何對待學習的問題。

為什麼中國人將孩子讀小學一年級成為“發蒙”,稱自己的第一任老師為“啟蒙老師”,道理就在這裏。

第三卦“屯”與第四卦“蒙”兩卦之卦形互為顛倒,構成了一對“綜卦”。這種“相反相承”的排列情形,貫穿於六十四卦之間,反映出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和存在著有機的內在聯係。比如,屯卦與蒙卦,屯卦為初生之意,蒙卦為蒙昧之意,意思就是人出生之後,還是蒙昧無知的,是需要教育,需要學習的。

陰虛陽實,這是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在本卦中,陽實之爻指蒙師,陰虛之爻指蒙童。蒙童沒有知識,空空如也,所以要虛心向學,開發智慧。如果遠離明師,不主動親近,必然困於蒙昧。因此第四爻的爻辭說:困在蒙昧之中是憾事。這就好比今天那些貧困家庭的孩子,如果不能得到學習的機會,將更難擺脫貧困,這於自己、於家庭、於社會、於國家,都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另外,蒙卦還提出了一些正確的教育方法。《彖傳》的下文說道“童蒙求我。誌應也”,意思是孩子主動求問於老師,是誌趣相投。這說明了自身要對學習有興趣,要有求知的欲望,如此才能教學相長,這不正是當今素質教育所提倡的教育與學習的方法嗎?初六的爻辭說,“發蒙,利用刑人”,就是用囚犯的事例來啟發教育學生,這或許就是啟發式教育的源頭呢!

孔子在強調學習的重要性時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意思是,生來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經過學習以後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再去學習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難還不學習的人,這種人就是下等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