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們常說“知識改變命運”,其實就是說學習能改變命運。成功是需要方法的,無數成功者都有著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喜歡學習、善於學習並且能夠學以致用。
其實,對於學習的重要性,蒙卦開宗明義就說了出來:亨!蒙卦卦辭第一個字就是“亨”,蒙昧怎麼還能亨通呢?《易經》是以此告訴人們,人處在童稚蒙昧狀態,隻要加以恰當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啟蒙,不斷地學習就會有不斷的進步,前途就必然是亨通的。
“擊蒙”而成大事的呂蒙
三國時期的吳國大將呂蒙,在孫權勸告下,勤奮讀書去其蒙昧無知,成為吳國大軍統帥,並一舉打敗了名將關羽的故事,深刻地解釋了蒙卦的含義。
吳國將領呂蒙,最初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他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戲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曆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
“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
“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曆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
聽了孫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後,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麼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於是越讀越有味,後來竟成為一位精通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後,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魯肅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要知道人們戲稱呂蒙是“吳下阿蒙”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正是這個魯肅。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最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兒,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到了最後,魯肅隻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兒了。
聽完呂蒙引經據典的高談闊論,魯肅十分驚歎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本人佩服萬分!”魯肅去世前,推薦這位自己曾瞧不起的“吳下阿蒙”接替了他的職務,而且還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後,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多一天威脅。呂蒙當上統帥後,一麵采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麵聯合魏國,終於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
魯迅先生說:“即使天才,在生下來的時候的第一聲啼哭,也和平常的兒童的一樣,決不會就是一首好詩。”由此可見,不管天資如何,任何人都是需要學習的。都應該像呂蒙那樣自覺地“擊蒙”,通過讀書提高自己的素養,消除蒙昧無知,由“阿蒙”變為飽學之士,由此建功立業、名垂青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