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安住本位,物盡其用(3 / 3)

這時候,一位名叫“阿侍多”的比丘也從大眾中走了出來,長跪對釋迦牟尼佛說:“我願意做那一世的轉輪聖王。”

釋迦牟尼佛無聲地歎了一口氣,說:“阿侍多,漫漫長夜你都空過了,總是喜歡在生死界輪轉,你為什麼不求出離啊?”

阿侍多一愣,喃喃說道:“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求成佛,反而發願做轉輪聖王……”

當時,人們感到疑惑的是,佛祖授記彌勒將來成佛,為什麼還叫彌勒呢?這究竟是什麼緣故?阿難心竅玲瓏,明白大家的心意,於是代表大眾向佛陀請教:“世尊,彌勒將來成佛,為什麼還叫彌勒?這其中一定有因緣。”

釋迦牟尼佛點點頭,說:“說來話長,那是在一個久遠的年代,還是在我們的這個世界,有一個大國王名叫曇摩留支……”

曇摩留支國王非常英明,所以天下許多小國都主動尋求他的庇護。他總共統領著八萬四千個小國,其中有一個很富庶的中等小國,國王是波塞奇。

當時,正逢弗沙佛出世,居住在波塞奇的國家。波塞奇國王與大臣們一心供養弗沙佛以及眾僧,沒有時間去朝覲大國王曇摩留支,而且也沒有進貢、問候。

大王曇摩留支不明白是怎麼回事,就派遣了一個使者前來詢問情況。使者問道:“近些年來,你們既不進貢,也不通音信,身為人臣,這樣做太不合乎情理了吧?”

波塞奇趕緊說:“這幾年,弗沙佛在我們國家,我與大臣們早晚奉承,實在沒有時間去朝覲大王。”

使者彙報之後,曇摩留支的大臣們都說波塞奇是強詞奪理,以謊言掩蓋他的傲慢,建議大王出兵討伐。於是,曇摩留支集合軍隊,親自帶領著前去征戰。

當曇摩留支的大軍將要到達自己的小國時,波塞奇非常恐懼。他趕緊來找弗沙佛,求佛保佑。弗沙佛說:“你不用憂慮,你親自去麵見曇摩留支大王,將真實情況說明,他自會理解你的。”

波塞奇聽佛這樣說,就把心放回了肚子裏,他神態安詳地來到大王的軍帳,一點也不膽怯。

大王曇摩留支也對他的平靜神態感到奇怪,問道:“你依仗什麼,竟敢違反常規,不來朝覲?”

波塞奇說:“我聽古代賢聖說,一個人一生能聽到佛法很難,能生在佛出世的年代更難,能夠見到佛更是難上加難!現在,弗沙佛正在我的小國之內傳播佛法,化導眾生,我們怎麼能不抓緊時間聽聞佛的教導呢?所以沒有時間千裏迢迢去朝覲大王您。”

曇摩留支十分通情達理,說道:“好吧,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就算你沒有時間,為什麼連進貢的財物也中斷了呢?”

波塞奇說:“弗沙佛有很多弟子,他們都是持戒清淨的比丘,是世人的福田,供養他們,能得到無上的功德。所以,我們全國的財力都布施給了他們,實在沒有多餘的財物進貢了。”

曇摩留支是一個善根本具的人,聽了波塞奇的話,他心裏早已對弗沙佛產生了神奇的向往,立刻帶領王公大臣前去拜謁弗沙佛。他們來到佛所的時候,弗沙佛正在與弟子們坐禪。那些比丘圍繞著佛陀,猶如群星捧月一般。其中一個入定的比丘身上居然像是著了火一樣,燃放著金色的光芒,熠熠閃爍,光耀四方。

等到弗沙佛出定,曇摩留支上前施禮之後問道:“這個比丘身上發出的光很是特別,他入的是什麼三昧,能發出這樣的光輝?”

弗沙佛告訴他:“他入的是慈等三昧。”

曇摩留支大王當即發願:“這個慈等三昧巍然如山,光明赫赫,能給人帶來希望與歡樂,我亦要修行這個慈等三昧。”

弗沙佛就傳授給了他慈等三昧的修法。大王受持了這個神奇的三昧,心地變得十分柔軟、善良,他邀請佛到他的大國去,以便度脫更多的眾生。弗沙佛當下便答應了。

波塞奇聽到佛要跟曇摩留支大王走,心裏不由自主地生出了一絲憂悶,他想:“如果我是大王,佛不就常住在我這裏了嗎?隻怨我是一個小王,才不能隨心所欲,自由自在。”

他問佛,在所有的國王中,什麼王最大。弗沙佛告訴他是轉輪聖王。波塞奇便發誓說:“我曾經長久地供養佛及比丘,願以此功德力,將來出世做轉輪聖王!”

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那時的曇摩留支,就是今天的彌勒。他由於那一世發此慈心,修行慈等三昧,所以總能給人們帶來歡樂,而且從那時起,他常常名叫彌勒。”

彌勒,意譯即是慈氏。菩薩大慈大悲,彌勒係大慈的象征,觀音代表著大悲。大慈為“與一切眾生樂”,大悲為“拔一切眾生苦”。大慈悲,即是佛心。彌勒菩薩以無緣慈,攝受一切眾生,所以又稱為“慈氏菩薩”。

阿侍多若有所思,猶猶豫豫說:“那麼我……”

釋迦牟尼佛一笑,道:“阿侍多,你就是原來的那個波塞奇。由於你在那一世求做轉輪聖王,從此生生世世常做轉輪聖王,直到今日功德不盡,所以你現在還發願做轉輪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