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麵對誘惑,更要專注當下、一心一意(1 / 2)

麥收插秧,是農家最為繁忙的季節。那天清早,布袋和尚路過胡三江的家門,看到田大哥——田大嫂的丈夫,從胡家走了出來。

布袋和尚問他:“大清早的,就來串門?”

田大哥說:“這是什麼節令啊,哪有時間串門聊天呢?我是來請胡三江他們三個小青年幫我插秧的。”

布袋和尚嘻嘻一笑說:“你怎麼不請我?請他們這幾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閑的小青年,還不如請我一個和尚呢。”

田大哥也笑了:“你這個和尚,連經都不念,怎麼會插秧呢?我請你,也隻能請你去吃中午飯。”

布袋和尚倒是會接話茬,馬上說道:“那好,我中午到你們家吃齋去。”

臨近中午,布袋和尚真的來到田家吃齋。田大嫂最討厭布袋和尚,見到他自然很不高興,摔盆子摔碗給他臉色看,指桑罵槐地挖苦他。布袋和尚如同泥塑木雕一樣裝傻充愣,毫不在意。

俗話說:“臉皮薄,吃不著;臉皮厚,吃個夠。”遇到這麼一個厚臉皮,你有什麼辦法!

一會兒,田大哥先行從地裏回來了,看看飯做好了沒有。田大嫂毫不顧及布袋和尚的顏麵,對著丈夫高聲大嗓地發作起來:“現在正是農田裏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哪有時間憐憫這個瘋和尚!你怎麼將他弄到家裏來了?”

田大哥無可奈何地說:“我不過是隨便說說,誰知他卻當了真。”

田大嫂咕嘟著嘴說:“哼,給他這樣一個既不念經,又不拜佛,整天沒個正形的野和尚吃白米飯,還不如倒在桑樹下呢!起碼能長出幾片好桑葉,多喂幾條蠶寶寶。”

田大哥壓低嗓門說:“我的祖奶奶,你小聲點好不好,別讓人家聽見!”

田大嫂滿不在乎,說:“我說的是實話,他聽見了才好呢。”

她的話音剛落,布袋和尚就從廚房走了出來,手裏居然端著她剛剛做好的一鍋米飯。就在田家兩口子愣神的時候,他端著飯鍋出了大門,將好好的一鍋白米飯全部傾倒在了桑樹下!

那是在田裏插秧勞作的人們的午飯呀!等到他倆醒過神來,那布袋和尚早不知去了何方。

田大哥一個勁兒埋怨田大嫂:“都是你多嘴多舌,得罪了那個不知深淺的瘋癲和尚。現在怎麼辦?重新做飯已經來不及了。人家幫咱插了半天秧,總不能讓大家餓肚子吧?”

田大嫂也是覆水難收,隻好默默走進廚房,去重新做飯。然而,當她無精打采掀開釜上的蓋子,要重新淘米時,豁然發現原來做好的米飯都在釜中,一粒也沒減少,隻是旁邊多了一張字條,上麵寫道:

手把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成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農人插秧數千年,唯有布袋和尚從中悟到了做人的真理:人,隻有低下頭來,才能發現水中另有一番嶄新的天地;為人處世,寬容一些,忍讓半分,看似退縮,卻換來海闊天空的發展餘地。後退,原來也是向前!

田大嫂“撲通”一下跪在地上,雙手合十,喃喃祈禱,懺悔自己心胸狹隘、尖酸刻薄的罪過……

下午的時候,布袋和尚不知從哪裏鑽了出來,溜達到田大哥家的稻田旁。他看到,尚有一大片水田未插上秧,而田大哥、胡三江他們不緊不慢地幹著,一點也不著急。布袋和尚說:“農時一刻值千金,你們怎麼還在磨磨蹭蹭啊?照你們這樣拖拖拉拉、鬆鬆垮垮的幹勁,到日頭落山之前,是無法將這塊田插完的。”

胡三江說:“我們本來就沒計劃著今天都幹完,剩下的一部分明天上午再插。”

布袋和尚說:“你們幾個大小夥子,怎麼這樣耍滑偷懶呢?加把勁兒今天就能幹完的活,為什麼非要拖到明天呢?”

胡三江看了看偌大的一片水田,說道:“你這個和尚,壓根兒不懂種田。還有這麼大的一片空地,就是再加上三個人,到天黑之前也幹不完。”

其他幾個人也隨聲附和道:“是啊,是啊。要想今天插上秧,起碼得再增添兩三個幫手。”

布袋和尚笑著說:“真沒出息,你們不會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

一個人,如何幹出兩個人的活呢?

胡三江調侃布袋和尚說:“和尚,你別白嘴說空話,你下田來試一試,我們倒是想看看你一個人如何幹出兩個人的活!”

其他人也起哄:“對對對,你站著說話不腰疼!下來試試。”

布袋和尚捋起袖子,挽起褲腿,說道:“隻要和尚我下田,保證能在日落之前將這塊空田全部插上秧苗。”

“吹牛不上稅。”人們都不相信他的話。照常人的插秧速度,剩下的這空地,無論如何也無法在日落之前幹完。你布袋和尚又不是螃蟹,長著八隻胳膊,如何能一個人幹出三四個人的活?

布袋和尚一笑,二話沒說,“撲通”一聲跳入水中,麻利地插起秧來。

當時,日頭已經偏西。說來也怪,自布袋和尚下田之後,日頭好像走得特別慢,他們將空地都插上秧苗,日頭恰好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