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過是暫短的一瞬間,然而,這個瞬間,卻成了美妙的永恒。
釋迦牟尼佛用拇指與食指拈著花莖,其餘三個指頭微微翹起——他的手,就宛若一朵含苞欲放的、美麗純潔的花蕾!佛陀以這種高雅的姿態展示著那朵金蓮花,然後對大迦葉說道: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囑咐摩訶迦葉。”
這時候,迦葉尊者的目光一直注視著佛陀手裏的蓮花,臉上洋溢著夢幻一般的會心微笑,像那花兒一樣清新、一樣馨香、一樣妙不可言的微笑。
在千百萬雙期待的眼睛注視下,佛陀將那似乎放射金色光芒的蓮花遞給了大迦葉。在這一刻,寶石一樣的蔚藍色天空中,白鶴翩翩起舞,小鳥盡情歡唱;遼闊的原野上,一株株芳草更加青翠,一朵朵花蕾紛紛綻放……
心有靈犀一點通。最美妙、最神奇、最不可思議的禪,就這樣從佛的心靈之中流淌出來,流進了大迦葉的心田,並且源源不斷地傳遞了下來!
釋迦牟尼佛將自己身上那件金縷袈裟解了下來,給大迦葉披上。
這件金縷袈裟,是佛陀的姨母、哺育他長大的摩訶波闍波提王妃親手編織的,是法王的象征。
佛陀對大迦葉諄諄囑咐道:“我把禪的秘密玄旨傳給了你,你要好好護持,一代代傳下去,千萬別使之斷絕了!而這件金縷袈裟,你要等到彌勒佛出世,傳授給他。”
佛祖釋迦牟尼涅槃之後多年,大迦葉的世緣也已經盡了。他將禪宗法脈傳給了阿難尊者,然後獨自來到了北印度的喜馬拉雅山麓,來到了一座因形狀頗似雞爪而得名“雞足山”的岩壁前。
摩訶迦葉拿出師父釋迦牟尼親自交給他的那件金縷袈裟,托在手上,微笑著靜靜麵壁而立,進入了一種神奇的禪定——滅盡定——大徹大悟的聖者用來完全休息的禪定。
於是,大地震動,雞足山的石壁放射著金色的光芒。摩訶迦葉尊者——禪宗第一代祖師,釋迦牟尼之後佛教僧團的第二任領導者,緩緩進入了山體岩壁之中……
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當最美好的世界來臨,彌勒佛將應化降生。那時候,摩訶迦葉那從佛祖釋迦牟尼繼承來的神奇的微笑,將再次展現在世人麵前……
經過地、水、火、風等自然災害,以及饑饉、戰亂、殺戮等人為的大劫難,人民總算覺悟到了,唯有人類自己從心靈上斷除邪惡,奉行十善,社會才能和諧美好,人類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安康。於是,經過無數代人的努力,彌勒佛國的時代終於來臨。
那時,海洋的麵積有所減少,整個大地平淨如琉璃,生長著各種各樣的鮮花:優曇缽花、大金葉花、七寶葉花、白銀葉花……這些花須葉柔軟,狀如天繒,色彩斑斕。森林樹木高大茂盛,結出的吉祥果甘甜美妙、香氣馥鬱。
那個時代的人,都是因為在釋迦牟尼佛正法、像法、末法時期,種下善根、行慈悲心的人所轉生。因此,他們富有智慧,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充滿慈悲,語言謙遜。人與人之間相互恭敬,和諧相處,如子愛父,如母愛女。這都是因為彌勒的慈心訓導,人人持不殺戒、不食動物之肉的緣故。他們神態恬靜,相貌端正,莊嚴神聖宛若天人。他們快樂安穩,沒有寒熱風火等病,也沒有各種煩惱痛苦,壽命長達八萬四千歲。他們日日享受極妙安康,以修習各種禪定為樂事,人人都發了菩提心。
他們唯有兩種需要做的事:一是飲食,二是大小便。唯一的擔憂就是衰老。
那時的都城名叫“翅頭末”,廣闊數千裏。城中的建築都是七寶所成的樓閣,玲瓏殊妙,形式繁多,結構精巧。牆壁上覆蓋著珍珠編織而成的網,各種寶石鑲嵌、串聯其上,猶如懸掛的寶鈴,聲如天樂。城市的花園中泉水噴湧,河渠縱橫,清清泉水靜靜流淌,閃爍著瀲灩的波光……
城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婆羅門,名叫“修梵摩”,他的夫人名曰“梵摩拔提”。彌勒菩薩就托生到他們家,以他們為父母。
彌勒一生下來,清淨無塵,身具紫金色三十二相,放大光明,晃耀十方。其光輝明亮而又清涼,日月星辰燈火珠光,根本無法與之相比。他相貌端正,莊嚴神聖,如同金鑄一般。
彌勒聰慧無比,他觀察世間的欲望,苦空無常,是眾生輪回受苦的根本過患,所以,他不樂在家,盼望出離。
穰佉國王與大臣、民眾,將一個儲滿奇珍異寶、高大精妙的七寶台獻給了彌勒。彌勒又將它轉贈給了人民。人們你一點,我一點,共同將七寶台分了。彌勒菩薩見那寶台頃刻之間便消失了,心中明白了,世間一切都是無常的,緣生緣滅。他隨即生起了無常想,回憶起了過去諸佛時常吟誦的無常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說過此偈,彌勒自己剃發,出家學道。他坐於華林園金剛莊嚴道場龍華樹下。那龍華樹,枝幹如虯龍一般蒼勁,花葉茂盛,宛如一把巨大的傘蓋。八萬四千婆羅門陪同彌勒來到道場,他早晨出家,於當天初夜時分便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道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