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零碎的記憶(1 / 1)

一直有聽說,一孕傻三年,兒子的出生,我感覺自己可能傻了三十年。很多以前的人、事都不記得了,甚至連多年前自己的照片也沒能一下子認出來。記憶就零零碎碎的在腦海裏。記得有人跟我說過,隻有不斷的放空放下,才能騰出腦子來想新的事情,才能放得下新的東西,或許就是這樣,我的潛意識可能選擇了選擇性失憶,把不想記著的不重要的人、事忘記了。一些能記著的事,估計我潛意識不想忘掉吧,而潛意識這個東西,真的很強大,無法估量。 我不強求,記得的就留在腦海裏,不記得的或許就不應該記著。

童年,我隻記得自己是個很瘦弱的孩子,在上一二年級的時候,幾乎都是在生病,上學的時候因為總是遲到,就有了個外號“阿鐵”(這是當時我們村醫的名字),在那個時候,用現在的心情來說,我就是典型的林黛玉。我隻依稀的記得有幾件影響了我以後決擇選擇的事情。

那年夏天,到了收割稻穀的時候,那時我才上三年級,家裏的大人都去田裏幹活,媽媽跟我說:你跟爺爺留在家裏曬穀吧。我沒聽媽媽的話,硬是跟著媽媽去田裏玩。到了稻田裏,看著大人們在忙,我就在田裏到處走,沒一會,感覺自己的腳丫有點癢痛,抬起腳一看,有一條黑色的“蟲”粘在腳丫裏,我一下子嚇壞了,放聲大哭起來,媽媽跑過來,以為出了什麼事,一看,把“蟲”從我腳丫裏扯出來,說:小螞蝗,不怕。我不幹了,猛哭猛哭。媽媽就讓小叔把我背回家去。回到家,我還是一直哭(小時候,我就是個愛哭包),爺爺過來問我怎麼了?我當時很害怕,我怕那個螞蝗鑽進了腳丫子裏頭去了,而且腳丫子一直都在流血。爺爺就用一些土方法,拿煙草紙幫我止住血,然後跟我說了一些話,他說:丫頭,你這麼害怕螞蝗,你就要努力的學習,考取好成績,給自己長知識長本事,跳出農村這個大門,以後就不用種田了,就不會被螞蝗咬了。爺爺的話,還有那條小螞蝗,成了我童年用功學習的動力,因為害怕(後來聽同學說螞蝗的生命力很強,就算把它切成兩段,還能活過來),所以當時就在心裏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學習,給自己長本事,不要再被螞蝗咬。童年的這段記憶,一直鞭策著我前進,不斷的提醒我努力,我終沒負眾望,在將來的將來,我走出了農村的大門。在這裏,我很感謝我的爺爺,爺爺的話給了我啟發,讓我有了導向,不斷努力向前。

愛哭包,害羞,長頸鹿,這些都是小時候的代名詞。記得有一次,跟鄰居家一小朋友打架,也不記得當時是因為什麼原因打,隻記得我又回到家裏猛哭,小叔叔就跟我說:哭是沒用的,既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也不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白掉眼淚了,還給大家看笑話,你也就落得個花臉貓的下場,你想想每回你哭完是不就這個樣?那時倒也是乖巧懂事的,回想自己每次哭都好像是白哭了,就向小叔叔點頭表示同意他“白哭”的觀點了。小叔叔見我收起了眼淚,又跟我說:遇到什麼事情,先是想辦法解決問題,不用哭的,把道理訴求說清楚就行了,大人們才會知道你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你還小,可能還不能明白叔叔說的,你隻要記著哭是沒用的,解決不了問題的,就行。確實,那時還太小,不太理解小叔叔說的理,但我卻記住了小叔叔的話,在往後很長的時間我很少哭,基本上不哭了。而這個理,在我有了孩子後,很小我就跟她們說了。

害羞,在我的字典裏還有另一個解釋,也是自卑的一種體現吧。打小,很害羞,有個習慣,宅自己的房間,不愛出門,如果家裏有客人來,就更是。可能因為自當時什麼都不懂,不善言談,所以害羞,繼而覺得自己不夠好所以自卑。這種害羞的狀態一直伴著我讀完初中,直到上中專,遇到的人和事才讓我徹底的改變了。但,骨頭裏頭那種自卑卻因為原生家庭刻進了心底裏,一直沒有消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