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世界新格局(6)(3 / 3)

似乎有人對這樣的艦隊很反感,有著納粹標誌的飛機把炸彈和機槍子彈紛紛扔給他們,有的船隻在一陣火光之後永遠地沉入海底,有人還沒有來得及發出驚呼就被如雨的子彈射進了地獄。但沒有人退縮,反而更加奮力向前,仿佛前麵就是天堂一樣。

為什麼會有這樣一支古怪的艦隊呢?事情要從1940年5月10日清晨說起。

當時,納粹德國陸軍的136個師在3000多輛坦克的引導和配合下,以A、B兩個集團軍群進攻比利時、荷蘭、法國和盧森堡。英法等國組成的聯軍當時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了B集團軍群上,而且集結後準備全麵迎戰,但是他們忽略了阿登山區的A集團軍群。所以,1940年5月10日,德軍A集團軍群以1700輛坦克作為尖刀,偷偷越過天險阿登山區,迅速突破了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馬奇諾防線。5月14日,德軍以閃電戰占領法國色當,然後以10天的行程突破數百公裏,直撲英吉利海峽。短短十幾天時間,英法聯軍幾十萬人就被困在法國以北的海港小城敦刻爾克附近的海岸邊,在僅僅60平方公裏的海灘上,英法聯軍三麵被德軍圍困,隻有一條路,那就是“飛”過英吉利海峽回到英國本土。

但人是不會飛的,而且當時,英法兩國又沒有那麼多飛機,所以隻能靠船。

對於德國而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如果可以把這幾十萬英法聯軍殲滅,那麼,德國在之後的戰爭進程就會順利得多。

而對於英法聯軍而言,這無異於滅頂之災。敦刻爾克港口並沒有堅固的防禦設施,是個極易受到轟炸機和炮火持續攻擊的目標。如果幾十萬人從這個港口撤退,在德國炮火的強烈攻擊下,那和自殺沒有任何區別。

英國政府大為焦急。英國和歐洲的其他國家不同,它實行的是誌願兵役製。年輕人當兵的目的是為了賺錢,有點錢的英國人都不會來當兵,如果德國人真的把這幾十萬人給一窩端了,那英國就等於沒有軍隊了。英國政府咬著牙發誓,一定要把這些人解救出來。

英國政府開始動員,在大喇叭裏喊口號。英國人有“仁者愛人”的精神,所以,全民動員,有船的出船。於是,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

這些人都是自發而去的,很有秩序,也不叫苦。誰都不知道,這一去是否還能回來,但他們還是很勇敢地去了。

不過,勇敢與莽撞隻有一線之差。被圍困的英法聯軍沒有被德國人殺掉,全是因為希特勒的一紙命令。就在5月24日這一天,已經接近敦刻爾克的德國A集團軍群的總司令古德裏安接到了希特勒的命令:原地待命。直到兩天後,希特勒才下令古德裏安攻擊英法聯軍。

至於希特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命令,並不是我們討論的話題。我們要說的是,正是這一道命令,讓英法聯軍有了時間,乘著那群勇敢人的船渡過了英吉利海峽。

5月26日下午7點的時候,曆史上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開始了。

那是非常壯觀的場麵,在敦刻爾克海灘,成千上萬的士兵排成一行行,50人編為一組,他們站在沙灘上,站在沒踝、沒膝、齊胸的海水裏,等候救援船隻。據說,大撤退開始的當天,英國首相丘吉爾跑到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祈禱:“我坐在唱詩班的位置上,能感覺到民眾有害怕的心情,不是怕死,不是怕傷,或者怕物資損失,而是怕英國戰敗和最後滅亡。”

的確,物資損失相當嚴重,英法聯軍幾乎把所有的重型武器全都留在了敦刻爾克。然而,英國軍隊沒有被消滅。

後來的數據表明了這次“逃跑”是人類曆史上速度最快的逃跑,可以肯定地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5月28日,撤走了17804人;

5月29日,撤走了47310人;

5月30日,撤走了53823人;

5月31日與6月1日,兩天撤走了132000人。

到了6月4日14時23分大撤退結束,從敦刻爾克“撤退”了33.8萬名官兵,為以後取得“二戰”的勝利保存了巨大的有生力量。

【酷評】

中國人相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而且千百年來,一直在奉行不渝。今天,我們更需要這種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比如,在大街上看到迷路的小孩,一定要幫忙聯係家人;遇到倒地的老太太,千萬不要置之不理。舉手之勞的事,就應該伸出道義之手,為這個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而不要像“小悅悅”事件中的十八冷士,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人做事,天在看,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遇到危險和困難,所以不要吝於伸出你的雙手,從某種意義上,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第十五節虎!虎!虎!是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