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末,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上將琢磨出了這樣一個道理:日本想要占領東南亞,最大的威脅是美國。日本將來有一天肯定要占領東南亞,到時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它的太平洋艦隊主力肯定要從珍珠港出擊,從側翼對日軍進攻東南亞進行牽製。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途徑是什麼呢?就是讓太平洋艦隊先沉進水裏。山本五十六雖然有這樣的想法,可不敢實施。但日本軍部知道這樣的計劃後,拍手大叫:“太好了!”於是,第二年的2月,日本軍部就製訂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
自此,日本進入了緊張的備戰時期。備戰工作包括:模擬珍珠港地形,然後讓魚雷轟炸機進行特技表演似的攻擊訓練;派出間諜偵察美國太平洋艦隊進出珍珠港的情況;為了讓美國沒有準備,日本外交部派遣前駐德大使來棲三郎作為“和平特使”赴美,協助野村舍三郎大使與美國進行和平會談。
1941年11月,山本五十六根據軍令部的指示下達了“聯合艦隊絕密第1號作戰命令”,概括了行動開始後的第一階段內海軍的戰略,不但包括對珍珠港的襲擊,還包括對馬來西亞、菲律賓、關島、威克島、中國香港和南洋等地同時進行襲擊。襲擊時間就定在本年的12月8日,星期日,淩晨3點半(美國夏威夷時間12月7日,星期日,上午8點)。
在開戰前,日本海軍軍令部長永野修身大將找來負責此項計劃的山本五十六:“我大日本帝國一旦對美國開戰,閣下認為有多大把握?”
山本五十六很老實地回答:“我在美國待了13年,如果您去過美國,看看底特律的汽車,堪薩斯的石油,您就知道,這場仗一點把握都沒有。”
永野很有中國漢朝時期夜郎國國王的架勢:“是嗎?好吧,那你覺得我們能堅持多久?”
山本五十六沒有掐指一算,直接告訴他:“大概半年吧,半年以後的事情,隻有鬼知道了。”
永野哈哈大笑:“時間正好,半年時間消滅美國沒有問題。”
接著,他又跑到天皇那裏。天皇問他:“你們要多長時間解決這個問題?”他很自信地回答:“半年。”
天皇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看著他的鼻子問:“當年跟中國交戰之前,你跟我說是三個月,現在過去了幾個‘三個月’了?”
永野鼻子冒了點汗。天皇沒有理他,繼續說:“太平洋比中國還大呢,你半年能解決嗎?”
永野覺得能。
天皇雖然指出了問題,但沒有阻止問題的發生。可能他永遠都不知道,日本在美國這個成年人麵前就是一個三歲孩子。
當時,美國鋼產量是日本的9倍,石油是日本的25倍,汽車是日本的450倍,飛機製造能力是日本的600倍。跟這樣一個國家開戰,如果不是找死,還真找不出可以解釋的理由來。
1941年11月25日,日本海軍傾巢出動,向待機海域駛去。12月7日黎明,日本的機動部隊到達珍珠港以北約230海裏處。同時,日本航空母艦上的飛機開始飛離航母。
在15分鍾的時間裏,擔任第一波攻擊任務的183架飛機就全部飛離甲板向珍珠港撲去。這一編隊主要包括戰鬥機43架,水平轟炸機49架、魚雷機40架,俯衝轟炸機51架。
這個時候,美軍太平洋艦隊除了2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艇和14艘驅逐艦分別在威克島、中途島運送飛機,以及在約翰斯頓島演習外,其他戰艦都在珍珠港。加上這一天是星期天,大部分官兵都休息了,正式在戰鬥崗位的沒有幾個人。
接近8點的時候,日軍發出突擊信號,各飛行突擊隊立即展開攻擊隊形,俯衝轟炸機隊率先順山穀進入。接著,成批炸彈暴雨般傾瀉到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四周的希凱姆機場、惠列爾機場和福特島機場,將機場上成比翼排列的數百架美機炸成了碎片。等於說,不過幾分鍾的時間,珍珠港的防空設施就被徹底摧毀了,襲擊的飛機向日本“赤城”號航空母艦上拍發了襲擊成功的信號:“虎!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