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後記(3 / 3)

我覺得我這點小心機,閨蜜其實是心知肚明的,她又不傻。就連我們共同的朋友都看得清晰,並感慨唏噓“她怎麼還能跟你做朋友啊”,其實我也一直不明白,隻是一直得過且過地繼續做一個任性自私的朋友。

不管出於怎樣的好意--

“這樣的你,永遠以陪襯者的身份出現在我的身邊,給了我想要的整個世界。這樣的我,永遠以佼佼者的身份出現在你的身邊,享受著整個世界的目光。”

--都謝謝她沒有離開。

日暮裏

關於這篇文章的結局,我和薛濤的原型討論了很久,此前故事漫長,至此故事也未竟,但最後是我自作主張讓時間在此戛然而止。

從《塵埃眠於光年》延續而來的感情線,在這個番外篇中被細化放大,也讓人看到堅強能幹的薛濤不為人知的一麵,積蓄了近萬言去描述一種情感,但誰也沒想到結局會是這樣。

薛濤為什麼會拒絕楊sir?身為原型的這位朋友一直想找出一個確切理由,我們總需要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和他人,可有時候也許隻是自然作出的選擇,我不想把一切心理追根究底。

楊sir好也罷,體貼也罷,狡猾也罷,都無關緊要。

他主動還是被動,也無關緊要。

重要的是薛濤自己的判斷。如果她拿準了主意,認定楊sir不該出現在自己的成長軌跡上,無論這判斷是對是錯,她就已是比從前更為成熟的人--我是這麼認為的。

篤定

炎淵的原型是我的表哥。媽媽的家族到我這一輩一共三個孩子,一個表哥和我從小便是被大人們冠以“才貌雙全”和“品學兼優”寵大的,後來表哥考上清華,我考上北大,畢業後又都在各自的領域小有名氣。另外一個表哥,自小就不是所謂的“好孩子”,總是被外婆視作反麵典型呼來喝去,就像小說裏展現的那樣。可是,在我見過的所有同齡人中,我一直覺得他是本質最棒的。

直到最近,表哥受到了不公的待遇,與繼續深造的機會失之交臂,我對媽媽說:“你知道他為什麼總是受害嗎?因為他太好了,更襯出其他人的醜惡,讓別人無處遁形惱羞成怒。”

他如此善良和正直,時常讓我自慚形穢,也許眼下備受挫折,但我覺得絕不會沒有意義。正如加爾各答兒童之家希舒巴滿牆上的小詩--

……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被遺忘,

不管怎樣,總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易受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誠實與坦率;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

不管怎樣,總是要建設;

人們確實需要幫助,然而如果你幫助他們,卻可能遭到攻擊,

不管怎樣,總是要幫助;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你可能會被踢掉牙齒。

不管怎樣,總是要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

我想這個每天都在電視和網絡上瘋狂討論“社會道德底線在哪裏”的急功近利的世界,也許真的非常需要每個人拋開隔岸觀火的憤世嫉俗,去發現身邊被忽視已久的良善者,更重要的是給予他們一點信心,告訴他們,他們才是正確的。

--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我的世界,卻是唯一的珍寶。

--如果你被世俗傷害,對未來迷茫,甚至不敢確定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路上,那麼我會為你畫一麵笑臉,清晰地停留在你的前方。

我們是彼此需要的,如此方能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