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2年正月,劉邦已經滅了項羽,掃平天下,諸侯及將相們共同尊請漢王劉邦為帝。
劉邦假裝推辭說:“吾聞帝賢者有也,空言虛語,非所守也,吾不敢當帝位。”
群臣們都說:“大王起微細,誅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為王侯。大王不尊號,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
劉邦辭讓再三,實在推辭不過了,說:“諸君必以為便,便國家。”
二月甲午,劉邦於泛水之陽即皇帝位,定都長安,定國號為漢,史稱西漢。
他立王後呂雉為皇後,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
第二年正月,封賞功臣。
群臣們爭功,已經爭了一年多了,功勞大小沒能決定下來。
劉邦認為蕭何的功勞最顯赫,封他為酂侯,給予的食邑也最多。
功臣們都說:“臣等身被堅執銳,多者百餘戰,少者數十合,攻城掠地,大小各有差。今蕭何未嚐有汗馬之勞,徒持文墨議論,不戰,顧反居臣等上,何也?”
劉邦說:“諸君知獵乎?”
群臣回答說:“知之。”
劉邦又問“知獵狗乎?”
群臣說:“知之。”
劉邦說:“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且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這話說得很粗鄙,把群臣形容成了狗。
群臣心中自然不服,可是,皇帝說自己是狗了,自己還能怎麼說?於是,就不敢再言語了。
張良除了出謀劃策,沒有實際上戰功,劉邦說:“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裏外,子房功也。自擇齊三萬戶。”
張良是個明哲保身,懂得進退的人,別人爭功,他則是讓功,說:“始臣起下邳,與上會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計,幸而時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當三萬戶。”
劉邦於是封張良為留侯,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劉邦封賞功臣二十多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不能決定高下,未能進行封賞。
劉邦在洛陽南宮,從橋上望見一些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議論。
劉邦說:“此何語?”
張良說:“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
劉邦很驚訝,說:“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
張良說:“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
劉邦憂心忡忡地說:“為之奈何?”
張良說:“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
劉邦說:“雍齒與我故,數嚐窘辱我。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
張良說:“今急先封雍齒以示群臣,群臣見雍齒封,則人人自堅矣。”
劉邦於是便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緊迫地催促丞相、禦史評定功勞,施行封賞。
酒宴後,群臣都高興地說:“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劉邦稱帝後不久,在洛陽南宮設酒席宴請群臣。
劉邦問:“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進言:“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掠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