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劉邦的統治(2 / 2)

劉邦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認為他能取得天下,就是因為他能任用人才,實際上,除了這一點,跟劉邦實行仁政有很大關係。

項羽以暴力征伐天下,劉邦以仁義征伐天下,一個是百姓離心,隊伍的人越來越少,身邊的人才也越來越少,一個是百姓歸心,越來越多的人歸於漢軍。

如此下去,項羽焉能不敗?

我們前麵說了,一個人是不是好人,不能看他地位低時的表現,而是看他起來之後的表現。

地位低時,壞人也是一副乖乖好人的樣子,因為他無能為力;而地位高時,壞人就一下子展現出來了,因為他開始作威作福,自私自利,不顧別人的生死。

我們看劉邦,也要看他當上皇帝後的表現。

劉邦當上皇帝後,對百姓好不好?

好!

他的做法,與項羽和秦朝的做法,完全相反。

他們以暴,而劉邦以仁。

他首先將大多士兵都遣散回家,讓每家的勞動力增加;

第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讓百姓告別饑餓的日子;

第三,凡民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也就是讓奴隸恢複了平民的身份。

第四,廢除秦朝的嚴苛律法,頒布適合民意的《九章律》;

第五,重視文化教育。

他的這些做法,雖然沒能使漢朝強大起來,但是,起碼穩定了天下,讓百姓們都承認自己是漢人,因此,我們中國人都承認自己是漢族。

這一點很重要!

秦朝就是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認,除了關中的人承認自己是秦人,其它地方的人都不承認自己是秦人,這就導致天下分崩離析。

而劉邦的統治,讓天下人都承認了自己是漢人。

一個六百年的統治,就是拉開了序幕。

很多人讚揚項羽,貶低劉邦,認為項羽是個大英雄,劉邦就是流氓小人。

項羽出身貴族,力能抗鼎,霸王別姬,垓下自刎,寧死不降,確實像個英雄;劉邦貪酒好色,遇到危險,連兒子也推下車去,在父親要被項羽殺的時候,還恬不知恥地說分我一杯羹。更離譜的是,對於讀書人,摘下他們的帽子,就往帽子裏麵拉尿。

如果這樣對比的話,項羽確實是個英雄,而劉邦就是純純的流氓無賴。

但是,我們要是關中的秦人呢?項羽殘忍坑殺二十多萬秦兵,你要是秦人,你的親人就是被坑殺的士兵,你還會認為項羽是個英雄嗎?

項羽進到關中,燒殺搶掠,把你家都毀了,你會認為項羽是個英雄嗎?

項羽每攻破一座城池,就實行屠城,要是你是城裏的百姓,看著自己的親人被項羽殘忍殺害,幸福的家庭被毀壞,你還會認為項羽是個英雄嗎?

劉邦進入關中,約法三章,善待百姓,不允許士兵殺害百姓,搶劫百姓的錢財,這樣的領袖,你會認為他是流氓嗎?

他在得到天下之後,沒有像秦始皇和秦二世那樣,大造宮殿和陵寢,而是實行仁政,讓百姓休養生息,人人樂業,你還會認為他是流氓嗎?

我們在評論一個領袖是好的領袖,還是壞的領袖,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看他有沒有把國家治理好。假如把國家治理好了,他就是個流氓性格的人,也是個好領袖;沒有把國家治理好,他就是個好人,也是一個不合格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