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陳平的隱忍(1 / 1)

漢惠帝劉盈病逝,也就是呂後唯一的兒子死去了,按照道理來說,她應該很悲傷。

可是,呂後隻有幹哭,不見落淚。

這就說明,呂後並不悲傷,而是在思索著什麼事。

張良之子張辟強擔任侍中,看到呂後這樣,當下對丞相陳平說:“太後隻有孝惠帝一個兒子,如今死了,卻隻見她幹哭而不悲傷,你知道是什麼原因?”

陳平反問:“是什麼原因?”

張辟強說出了原因:“皇帝沒有年紀較大的兒子,太後害怕你們這班老臣。您現在應請求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南北二軍,並且讓呂家的人都入宮,在朝廷執掌大權,這樣呂後才會心安,你們才能有幸免於禍患。”

陳平聽了,馬上按照張辟強的計策去做,呂雉果然高興,哭起來也顯得哀痛。呂氏的權勢便從此開始。呂雉立太子劉恭為帝,自己臨朝稱製,行使皇帝職請求呂氏掌管軍權,朝廷號令一概出自太後。

呂後大喜,這才痛哭流淚。

這一事,可見陳平是極為掌握形勢的人。

劉邦死後,大權就在呂後手裏,呂後成了大勢所趨。

這時候,去跟呂後作對,簡直就是找死,所以,想要扳倒呂氏,不是去跟她作對,而是先跟她同流合汙,等待機會!

隻要形勢對呂氏不利了,這時候再出手,再跟呂氏作對,就可以一舉扳倒呂氏,恢複劉家天下!

陳平,我們從之前沒有聽從劉邦的命令去殺樊噲,就可以看出這個人的智慧。

他的智慧,就在於懂變通,知形勢。

呂後掌管了所有的權力之後,一方麵采取“無為而治”的方法治國,也就是休養生息的政策,使得漢朝保持穩定,百姓安康;

另一方麵,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殺掉了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呂後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

王陵隻得告病回家。

呂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

再者,就是擴大呂家的勢力。

她封大哥呂侯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封侄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為沛侯,封外甥呂平扶柳侯,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

這樣一來,呂家的勢力,就成了漢家最大的勢力。

她立的少帝劉恭,逐漸長大,略微懂事了,偶然聽說自己的母親已經死了,自己並不是皇後的親生兒子,就口出怨言,說:“太後怎麼能殺死我的母親?我現在還小,等長大成.人後我就造反。”

呂後聽說這話後,害怕他將來作亂,於是廢了劉恭的帝位,並暗中殺了他,改立常山王劉義為皇帝,改名叫劉弘。

這個劉恭,真是年幼無知啊!他也不想想呂後是個什麼樣的人物?是個手段狠毒,對權力極為熱衷的人物!這樣的人物,你去說報仇的話,這不是自找死路嗎?

在弱小的時候,隱忍才是唯一正確的做法!

可惜,劉恭年紀太小了,不懂得這個道理,所以,隻能用生命去換取教訓。

陳平則跟劉恭完全相反,他也想著推倒呂氏,恢複劉家天下,但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所以,他選擇了隱忍,選擇了蟄伏,等待機會出來,再滅了呂氏!

我們通過他們的做法,就可以知道,劉恭真的和陳平有著天壤之別。

一個是幼稚無知,一個是成熟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