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後在劉邦死後,秘不發喪,和審食其商量說:“諸將與帝為編戶民,今北麵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盡族是,天下不安。”
呂後想到自己兒子年幼,功臣們又大權在握,當下害怕群臣作亂,打算趁大臣都不知道劉邦去世,發兵去殺盡功臣將領。
有人轉告這些話給將軍酈商。
酈商聽了,登時大驚,知道呂後要是這樣去做的話,將會導致天下大亂,當下去會見審食其,說:“吾聞帝已崩,四日不發喪,欲誅諸將。誠如此,天下危矣。陳平、灌嬰將十萬守滎陽,樊噲、周勃將二十萬定燕、代,此聞帝崩,諸將皆誅,必連兵還鄉以攻關中。大臣內叛,諸侯外反,亡可翹足而待也。”
審食其聽了,連忙把這些話轉告了呂後。
呂後聽了,這才不敢對群臣動手,當下在丁未日發喪,大赦天下。
太子劉盈繼位,是為漢惠帝。
劉盈雖然為皇帝,但是,權力都掌握在呂後的手中。
我們通過呂後欺騙彭越,殺死韓信,就知道這個女人是心狠手辣的人。
這樣的人一掌權,自然不會放過心中仇恨的人。
呂後,最仇恨的,就是戚夫人和劉如意。
呂後先將戚夫人貶之永巷,為舂奴,接著以調虎離山之計使趙王劉如意進京。
劉邦在死前,就考慮到了呂後會殺害劉如意,所以,任命周昌為趙國之相,保護劉如意。
周昌在麵對呂後的召見,死活不讓劉如意進京。
這樣一來,呂後的算盤落空。
但是,呂後不會就此罷手,他想出一個主意,那就是調走周昌。
周昌被調走之後,再次召見劉如意。
劉如意不敢違背旨意,隻得進京。
漢惠帝劉盈知道呂後欲加害劉如意,當下時刻提防,保護劉如意。
他們兩人同寢同食,使得呂後一直無法下手。
公元前194年十二月的一個早上,劉盈外出,心疼弟弟,不願其早起,想讓其多睡會兒,當下留劉如意在宮中。
劉盈一走,呂後爪牙立即報告呂後。
呂後一聽,知道機會出來了,當下派人趁劉如意單獨在寢宮的機會,將其毒死。
劉盈回來以後,發現弟弟已經死了,痛哭不已,但也拿呂後沒有辦法。
呂後殺死劉如意後,開始對已貶為奴的戚夫人下手。
他下令將戚夫人剁去四肢、剜去雙眼、割其舌並將熏啞戳聾,做成了人彘置於廁中。
過了數日,呂後令人請漢惠帝觀人彘。
劉盈見了之後詢問,乃知是戚夫人,不由失聲痛哭,並使人對太後說:“這種事不是人作得出來的。兒臣是太後的兒子,終究沒有辦法治理天下。”
他就此大病一場,從此沉迷酒色之中,不理朝政。
呂後又把女兒魯元公主的女兒許配給漢惠帝作為皇後,也就是說,漢惠帝的姑姑的女兒嫁給了漢惠帝,表妹嫁給了表哥。
這種婚姻,漢惠帝根本受不了,所以,他至始至終都沒和皇後同房過。
皇後到死都保持了處女之身。
呂後又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把宮中美人生的兒子據為皇後之子,並立為太子,然後將其生母殺死。
公元前188年,年僅二十八歲的漢惠帝,在酒色過度之下,終於淘壞了身子,早早死去。
呂後立劉盈的兒子劉恭為帝,權力繼續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對劉盈有一段議論,他說:“為人子者,父母有過則諫;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安有守高祖之業,為天下之主,不忍母之殘酷,遂棄國家而不恤,縱酒色以傷生!若孝惠者,可謂篤於小仁而未知大誼也。”
意思是呂後有做得不對的,漢惠帝就應該去勸告,勸告不聽,就一邊勸告,一邊哭,總之,不能去縱情酒色,為了小的仁義而放棄天下。
前麵這一段,我覺得沒那麼容易。呂後要是漢惠帝勸告得了的,那她就不是呂後了!
最後一句話,卻頗為有理。就算勸不了呂後,那也不應該縱情酒色,最後導致自己早死。應該好好保護身體,爭取熬到呂後去世,到時候就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負了。
由此可見,漢惠帝隻是一個好人,並非是個好皇帝,更不是一個政治家。
如果他有政治家的頭腦,應當做的,就是隱忍而待時機,最後完成自己的抱負。
我們平常人也應當如此,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一味去喝酒麻醉自己,而是要保持清醒,等待機會。那些天天用酒精麻醉自己的人,雖然活著沒那麼痛苦了,但是,長期下去,必定一事無成,且害死自己,讓自己的身體提前垮掉。
真正的男兒,應當積極麵對困難,用樂觀和忍耐的態度,迎來屬於自己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