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福晉風流
大福晉知道努爾哈赤對她和幼子未來的安排,將要由大阿哥代善來贍養,她動了心思,並采取三種手段接近代善和皇太極:其一,給兩位貝勒分別送飯,告狀者說給代善送二次,給皇太極送一次,看來還是有所側重。其二,曾經一天二三次派人到代善家,並得出結論說她與代善有“同謀”。更嚴重的是竟然在“深夜”出宮院“二三次之多”,似乎有偷情之嫌。其三,大福晉在公開場合賣弄風騷。事情是天命年間,努爾哈赤雖然建國稱汗,有外殿和內宮,但諸貝勒會議常常在內宮召開,大福晉出入不避諱。這是國家統治機構不完善所致。大福晉為引起代善注意,每在諸貝勒會議期間,有意梳妝打扮,“以金珠妝身獻媚於大貝勒”。其他諸貝勒、大臣都看不慣,但畏懼代善和大福晉未來掌政報複,知而不言。眾所周知,阿巴亥正值30歲左右,“美豐姿”,為人聰明伶俐、漂亮大方,具有滿族女人生就的活潑、瀟灑作風,為後宮之冠,自然看不慣的諸貝勒、大臣不是垂涎就是嫉妒。但不管他們怎麼想,她都是一代風流人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是滿族從相對比較滯後的奴隸製發展時期飛速向封建製過渡,落後的民族風俗仍有殘留,婚姻關係比較混亂,父死子娶其妾,兄死弟聘其嫂,甚至侄兒娶嬸母等事,視為平常。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經濟關係的反映,而在這種生產關係下所形成的社會風俗,不會隨著經濟關係的改變而立刻發生變化。努爾哈赤所說的“吾身歿後,大阿哥須善養幼子和大福晉”,其中就包含大福晉將要嫁給代善之意。可見,大福晉的風流是自危、是憂心,是一個女人預見到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而求得未來幸福的渴望。
(四)皇太極謀位
在努爾哈赤安排嗣位的規劃中,總是能夠看到一個人的身影,他就是八子皇太極。他天生就有一種優越感。這種優越感來自母親家族的威望,來自汗父對孟古姐姐特殊的鍾愛和他本人文武雙全及過人的聰明。所以,當努爾哈赤第一次分析家產時,除長子褚英、次子代善外,皇太極在其他諸子中首屈一指,其次是德格類、阿濟格,連大名鼎鼎的莽古爾泰都沒有份。當努爾哈赤將汗位交給長子褚英承襲期間,剛滿20歲的皇太極,就與父親身邊的巴克什額爾德尼往來密切,而額爾德尼正是陷害褚英、“進讒言”的主要人物之一。天命八年(1623年,天啟三年)五月初三日,努爾哈赤對於殺褚英多有悔意,曾在諸貝勒大臣麵前說:“昔大阿哥在時,額爾德尼、烏巴泰等曾進讒言”,並嚴肅地指出:“於遼東時,伊遜、額爾德尼,即已去四貝勒巡察之處,往而不問,歸而不告其所往。如此之舉,不唯挑唆,豈有他哉?”足見,在對大阿哥“進讒言”的問題上,皇太極難於脫離幹係,有覬覦汗位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