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從愛北斐特回到科倫隻有幾天,《新萊茵報》被迫停刊。這時,德國一些地方發生維護帝國憲法的起義,編輯們分散到各個已經起義和將要起義的地方。恩格斯與馬克思一起,於5月20日來到法蘭克福。他們在與民主派議員的會見中強調指出,國民議會必須支持各地起義,把巴登普法爾茨的起義軍隊調到法蘭克福保衛議會。當然,這些大膽的主張是軟弱動搖的小資產階級民主派先生們所不能接受的。
5月23日,馬克思、恩格斯一起來到巴登首府卡爾斯盧厄。這裏已經發生革命,成立臨時政府,有著現成的軍隊、充足的軍械庫、組織完備的國家機器、充實的國庫以及幾乎是萬眾一心的居民。為了使運動取得進一步進展,馬克思、恩格斯向巴登臨時政府首腦布倫坦諾等人建議:利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武裝力量,把運動急速發展到黑森達姆施塔德、法蘭克福、拿騷和維爾滕堡,從正規軍中派出8000-10000人到法蘭克福,捍衛國民議會,使起義具有全德性質;在起義軍所占領的一切地區廢除全部封建義務,以發動廣大農民參加起義;建立統一的軍事和財政管理機構,發行紙幣,籌集必要的資金,等等。布倫坦諾及其臨時政府沒有接受馬克思、恩格斯的建議。這些小資產階級民主派人物,被轟轟烈烈的群眾起義嚇得心驚膽戰,竭力把運動限製在小市民的範圍以內,阻礙運動向前發展。
馬克思、恩格斯在卡爾斯盧厄停留不久,就到普法爾茨,過了幾天又到賓根。他們兩人在這裏分手。馬克思受德國民主主義者中央委員會的委托前往巴黎,恩格斯繼續留在德國參加運動,決心“在這個運動中占據《新萊茵報》唯一能占據的地位——士兵的地位”[65]。
在巴登普法爾茨地區,群眾情緒高漲,到處響徹年輕誌願兵們的歌聲:
為了德意誌共和國的繁榮,
必須把那36個王座推翻;
弟兄們,無情地將它們摧毀,
勇敢地挺起我們的胸膛,迎向子彈!
為共和國捐軀,
這是我們偉大而光榮的命運,這是我
們所選定的目的!
為了不放過取得軍事經驗的機會,為了《新萊茵報》的榮譽,恩格斯決定參加起義部隊。當時共產主義者同盟盟員維利希領導的誌願部隊駐紮在歐芬巴赫,恩格斯經過種種曲折,於6月13日來到部隊駐地,做了維利希的副官。
起義部隊的處境十分艱難,經常要與優勢的敵人進行戰鬥。革命戰士英勇作戰,共產主義者同盟盟員起了模範作用。恩格斯說,在巴登普法爾茨誌願部隊裏,“無論哪個黨派也無法對無產階級的黨的任何成員提出絲毫的責難。最堅定的共產主義者也是最勇敢的士兵。”[66]共產主義者同盟活動家約瑟夫·莫爾是這些無產者中最優秀的一個。他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英勇犧牲了。
恩格斯在前線除了完成許多重要的任務外,先後四次直接參加戰鬥。他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積極奮戰、大膽勇猛、沉著機智,受到戰友們的熱烈讚揚;“所有在戰火中見過他的人,很久以後都還在談論他那種非凡的鎮靜和漠視一切危險的氣魄。”[67]他自己卻非常謙虛地說:“備受讚揚的衝鋒陷陣的勇敢是人們能夠具備的最平常的品質。子彈飛鳴簡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68]
巴登普法爾茨起義很快被鎮壓下去。遭到數倍敵人包圍的起義部隊被迫撤入瑞士境內。恩格斯和維利希誌願部隊幾百名戰士一起,完成了掩護整個起義部隊撤退的任務以後,於7月12日作為最後一支起義部隊離開德國進入瑞士。至此,“整個德國,直到邊陲之地,都又暫時地落入反革命之手。”[69]
1848-1849年德國和歐洲的革命失敗了。沉浸在勝利中的反動派對革命者進行殘酷的報複。但反動派的勝利是暫時的,更加偉大的鬥爭還在後頭!
注釋
[1]恩格斯:《基佐的窮途末日·法國資產階級的現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2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