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訂和出版《資本論》第1卷新版,僅僅是恩格斯這個時期的一部分工作。這期間,他作為國際無產階級的顧問,必須觀察和了解各國運動的情況;回答實際鬥爭中提出的重大問題;為重印馬克思和他自己的著作進行新的研究;完成《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等科學著作;收集寫作馬克思傳記的材料;更主要的是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2、3卷。由此可見,這個時期他的工作是多麼繁重。
三、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2卷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以無私的精神,全力以赴地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續卷。這是恩格斯晚年最主要的工作。
由恩格斯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續卷,是馬克思的心願。他在臨終前曾囑咐幼女愛琳娜,希望恩格斯根據《資本論》未完成的手稿,“做出點什麼來。”[18]當時,各國工人運動活動家和進步人士也十分關心《資本論》續卷的出版,認為隻有恩格斯才能承擔這一艱巨任務。馬克思去世剛剛三天,倍倍爾就寫信對恩格斯說:“現在大家都關心的首先是這個問題,即,將怎樣對待馬克思未完成的著作《資本論》。法國的報紙已經報道,本地的報紙也在轉載,說你將擔負起完成這部著作的工作,大家都希望這樣,並且也隻有你一個人能夠勝任。”[19]
的確,恩格斯是唯一勝任這件極其重要工作的人。第一,恩格斯最了解、最熟悉《資本論》的內容、觀點和整個理論體係。因為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整個過程中,不斷與他交換意見;許多複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都是同他一起討論解決的。第二,恩格斯有著淵博的學問。《資本論》這樣的巨著,涉及許多科學領域。整理這部著作,不僅需要在政治經濟學方麵有高度的學術修養,而且需要通曉歐洲各國語言文字、具備哲學、文學、曆史學以及許多自然科學專門知識。恩格斯有淵博的知識,具備這個條件。第三,恩格斯是當時唯一能夠辨認馬克思筆跡的人。《資本論》手稿中潦草的筆跡,大量的縮寫字句,有時馬克思自己事後看起來都感到困難。隻有恩格斯“才能辨認這種字跡、這些縮寫的字以及整個縮寫的句子”[20]。
從1883年3月中旬開始,恩格斯著手整理馬克思的遺稿。3月25日,他寫信告訴勞拉一個重要消息:從馬克思的遺稿中找到一個大包,裏麵是《資本論》的手稿,共有對開紙500多頁。4月2日,又寫信告訴拉甫羅夫,找到《資本的流通》和《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的手稿,約有對開紙1000頁。4月11日,他滿有把握地告訴紐文胡斯說:“無論如何,主要的東西已經有了。”[21]這時他還來不及閱讀全部手稿,不了解手稿已為出版準備到什麼程度,也不知道需要做多大的修改和補充。
《資本論》第2卷研究了資本的流通過程,包括資本循環、資本周轉和社會資本再生產三篇,其要點分別在於說明資本運動的連續性、資本運動的速度、資本運動的條件,進一步闡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本質,揭示它的不可克服的深刻矛盾。
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第Ⅰ稿時,已經涉及資本流通過程的內容;在《資本論》第Ⅱ稿中,已經對資本的流通過程作了專門的研究。但《資本論》第2卷的寫作主要是從1865年開始的。經過仔細搜集,恩格斯找到了馬克思在不同時期寫成的有關《資本論》第2卷的八份手稿。第Ⅰ-Ⅳ稿大約寫於1865-1870年;第Ⅴ-Ⅷ稿大約寫於1877-1881年。馬克思為第2卷留下的親筆材料證明[22],他在“公布他的經濟學方麵的偉大發現以前,是以多麼無比認真的態度,以多麼嚴格的自我批評精神,力求使這些偉大發現達到最完善的程度。”[23]
大約過了半年,恩格斯完全掌握和熟悉了第2卷手稿的內容,對這一卷給予極高的評價,認為它是“對資本家階級內部發生的過程作了極其科學、非常精確的研究”,[24]“是異常出色的研究著作,人們從中將會第一次懂得什麼是貨幣,什麼是資本,以及其他許多東西。”[25]但是,它畢竟是一部在十幾年時間裏斷續寫成的手稿,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手稿的不成熟性。例如,材料的主要部分雖然實質上大體完成,但文字沒有經過推敲,用語措辭不夠講究;夾雜英法兩種文字的術語,常常出現整句甚至整頁的英文;有些部分作了詳盡的論述,而另一些同樣重要的部分隻作提示;用作例解的事實材料搜集了,但幾乎沒有分類,更談不上加工整理;有些章節的結尾,由於急著要轉入下一章,往往隻寫下幾個不連貫的句子,表示這裏的敘述還不完全,等等。[26]
恩格斯十分清楚,整理和出版第2卷,是一件吃力的事情,需要花費許多勞動。但是他說:“我喜歡這種勞動,因為我又和我的老朋友在一起了。”[27]整理這些珍貴的手稿,對他來說是最大的科學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