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以應有的方式使摩爾永世長存(4)(1 / 3)

其次,出版《資本論》英譯本和再版一些早期著作。8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工人運動的重新興起,各國工人階級迫切需要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自己。因此,馬克思、恩格斯的許多著作,包括《共產黨宣言》、《雇傭勞動與資本》、《哲學的貧困》以及《資本論》等等,都需要重印、翻譯,為此要求恩格斯校訂、編選、作序,工作量非常之大。僅僅英譯本的工作,就幾乎占用了他一年的時間。他寫信對一位朋友說:“白天我約從十點工作到五點,而晚上,除了接待客人,我還要……校訂我們的著作的法譯文、意大利譯文、丹麥譯文和英譯文(包括《資本論》的英譯文),我真不知到哪裏去找時間來做其他工作。”[50]

再次,指導國際工人運動。這個時期,“馬克思所創立的理論……已經成功地把歐美絕大多數社會主義者團結在統一的戰士隊伍中。”[51]各國馬克思主義活動家,要求恩格斯給予幫助,進行指導。他每天都要收到大量報刊和信件,經常要接待各國來訪者,這要占去的時間實在太多了。但正如恩格斯自己所說:“誰要是像我這樣五十多年一直在這個運動中從事活動,他就會把由此產生的各項工作看做一種義不容辭的,必須履行的義務。”[52]特別是籌備第二國際、與無政府主義者的鬥爭占去了大量時間,這也是使《資本論》延期出版的重要原因。

最後,眼病和視力衰退使恩格斯不得不縮短工作時間,有時一天隻能工作二三小時,有時甚至完全不能工作。他以極大的毅力克服困難,堅持把第3卷搞下去。

經過恩格斯的精心整理,《資本論》第3卷於1894年12月在漢堡出版。這部雷鳴閃電般的著作,駁倒了全部官方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再次宣告馬克思主義的勝利。

恩格斯整理和出版《資本論》第2、3卷,是對無產階級的偉大貢獻。正如列寧所說:“奧地利社會民主黨人阿德勒說得很對:恩格斯出版了《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就是替他的天才的朋友建立了一座莊嚴宏偉的紀念碑,在這座紀念碑上,他無意中也把自己的名字不可磨滅地銘刻上去了。”[53]

五、關於《資本論》第4卷的安排

恩格斯沒有能夠親自整理《資本論》第4卷。但是他對第4卷非常關心,做了一係列重要的安排。

《資本論》第4卷即《剩餘價值理論》,是《資本論》第二稿(1861-1863年手稿)的“主體部分”。這部寫於1861年8月至1863年7月的手稿,共有筆記本23冊1472頁,篇幅達200印張,研究了包括《資本論》全部四卷的問題。它是馬克思經過20年艱辛勞動和深入研究所取得的偉大科學成果,是《資本論》這部科學巨著的完整的準備著作。在這部手稿的第Ⅵ-XV本、第XVXⅧ本以及第XX-XⅢ本的一些曆史性評注和劄記中,根據當時很少為人所知的材料寫成了剩餘價值理論的曆史,即後來以《剩餘價值理論》聞名的《資本論》第4卷。

《1861-1863年手稿》不是準備付印,而是作為進一步加工的著作。馬克思在寫作《資本論》第三稿時認為,曆史文獻部分對他來說是最容易的,因為所有問題都在理論部分中解決了,最後這一冊大半是以曆史的形式重述一遍。[54]所以,無論在《1863-1865年手稿》中,還是在70-80年代所寫的手稿中,都未對這一部分進一步整理和加工。他很可能是打算在理論部分全部完成並付印後,再對這一部分進行整理。因此,這部分一直以初稿的形式保存下來。

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很快就從遺稿中發現《剩餘價值理論》的手稿。1883年5月22日他寫信告訴勞拉:從手稿中找到了《資本論》所探討的理論問題的批判史部分。1884年2月16日,他對考茨基說:“在手稿中,有《資本論》的第一稿本(1861-1863年),在那裏頭我發現了幾百頁《剩餘價值理論》。”[55]這個時期恩格斯十分忙碌,既要出版《資本論》第1卷德文第三版,又要整理《資本論》第2卷,因而來不及考慮第4卷的整理出版問題。他打算搞完其餘各卷,再著手編輯這一部分。

編完《資本論》第2卷,恩格斯對其餘手稿的出版工作做了全盤考慮。他計劃在第2卷付印後立即整理第3卷,把《剩餘價值理論》編成第4卷。他在《〈資本論〉第2卷序言》中談了自己的打算:《剩餘價值理論》是“包括政治經濟學核心問題即剩餘價值理論的詳細的批判史,同時以同前人進行論戰的形式,闡述了大多數後來在第2卷和第3卷手稿中專門的、在邏輯的聯係上進行研究的問題。這個手稿的批判部分,除了許多在第2卷和第3卷已經包括的部分之外,我打算保留下來,作為《資本論》第4卷出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