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8章 理論研究的新成果(4)(1 / 3)

當然,恩格斯與空想社會主義毫無相同之處。他客觀地研究了資本主義階級鬥爭的狀況,科學地探討了國家消亡的條件,深刻地預見到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將麵臨的一係列政治經濟任務的艱巨性和複雜性,因而始終認為,為了達到未來社會革命關於消滅私有製、階級和國家的目的以及其他更重要得多的目的,工人階級應當首先掌握有組織的國家政權,依靠這個政權鎮壓資本家階級的反抗,按照新的方式組織社會。

恩格斯關於《家庭、私有製和國家的起源》的光輝論述,從理論上完整地概括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係統地闡明了私有製、階級和國家的相互關係及其產生和消亡的必然性,為無產階級提供了反對資產階級的強大理論武器。本書初版發行後,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1891年,恩格斯在修訂第四版時,根據初版發行後出現的大量科學文獻,對全書內容作了重大修改和補充,使理論更加嚴謹,資料更加豐富,表述更加完善。

四、簡要而係統地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

1886年初,恩格斯利用評論丹麥哲學家施達克的《路德維希·費爾巴哈》一書的機會,簡要而有係統地說明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聯係和區別,科學地總結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以來四十年時間裏哲學領域鬥爭的成果,第一次明確地提出了劃分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標準。在這部以《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聞名於世的著作和十年前出版的《反杜林論》中,恩格斯對曆史唯物主義作了極為詳盡的闡述。

早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當馬克思、恩格斯剛剛創立馬克思主義哲學時,就決定清算自己從前的哲學信仰,闡明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為此他們共同撰寫了《德意誌意識形態》。可惜這部著作由於反動當局和“真正的社會主義者”的阻撓而未能出版。四十年來,他們一直沒有機會再來闡述這個問題。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黑格爾哲學的關係方麵,雖然在某些地方作了說明,但不夠全麵係統;而對於費爾巴哈,則從來沒有回顧過他。弄清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對於了解馬克思、恩格斯在哲學領域所完成的偉大變革,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而且,在19世紀80年代,馬克思主義獲得廣泛傳播,在文明世界的一切語言中都找到了代表,成為全世界無產者爭取自身解放的銳利武器。由此引起資產階級的敵視和恐懼。於是,他們企圖複活德國古典哲學,在新康德主義和新黑格爾主義的招牌下宣揚唯心主義、形而上學和不可知論,歪曲馬克思主義哲學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關係,用以抵製和對抗馬克思主義。對於這種反動思潮,必須加以徹底批判。因此,當德國社會民主黨理論刊物《新時代》編輯部邀請恩格斯撰文評論施達克的著作時,他便欣然命筆,在1886年4-5月間寫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這部著作在《新時代》發表後,又於1888年以單行本形式出版。

恩格斯在《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一書中,對德國古典哲學作了全麵的評價。從康德、費希特到黑格爾的德國古典哲學,是德國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和世界觀。德國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的革命性和害怕無產階級的保守性,在德國古典哲學中有著鮮明的反映。德國古典哲學的主要代表黑格爾是一個學識淵博、富有創造天才的人物。他集以往哲學發展的大成,製造了一個龐大的主觀唯心主義哲學體係。他在係統批判形而上學的同時,把整個自然界、社會曆史和人類思維描寫為一個不斷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並企圖揭示這種變化和發展的內在聯係。他以自己的辯證法,永遠結束了那種以為人的思維和行動的一切結果具有最終性質的看法,強調人們認識和發現真理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無限發展過程。這是他的辯證法的真實意義和革命性質。辯證法是黑格爾哲學的“合理內核”。但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黑格爾辯證法,是頭足倒置的。貫穿著整個黑格爾哲學的辯證方法與唯心主義體係的矛盾,是德國資產階級兩重性在哲學上的反映。

恩格斯以黑格爾的“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現實的”這一命題為例,具體地說明黑格爾哲學的兩重性。從字麵上看來,這個命題是為統治階級辯護的。因為既然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那麼德國現實存在的專製製度、警察國家、王室司法和書報檢查製度都是合乎理性的,因而可以繼續存在。但是按照黑格爾辯證法,隻有在曆史發展中表現為必然性的東西才是現實的,才有存在的權利。黑格爾說:“一個壞的國家是一個僅僅是實存著的國家,一個病軀也是實存著的東西,但它沒有真實的實在性。一隻被砍下來的手看來依舊像一隻手,而且實存著,但畢竟不是現實的。真實的現實性就是必然性,凡是現實的東西,在其自身中是必然的。”[33]在發展的進程中,以前一切現實的東西,都會喪失自己的必然性、合理性和存在的權利,由一種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現實的東西所代替。因此,按照黑格爾思維方法的一切規則,凡是現實的都是合理的這個命題,就變為另一個命題:凡是現存的,都是應當滅亡的,由此可見,在這個看來相當保守的命題裏,卻隱藏著革命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