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還忠實地刻畫了恩格斯最為引人注目的一個思想特點:實事求是。他從不把自己的理論凝固僵化,從不把自己的理論視為終極真理,總是不斷地研究新問題、新情況,從而作出新的理論概括。1887年,他在致弗·凱列威士涅茨基夫人的信中指出:“我們的理論是發展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他還在1895年致威·桑巴特的信中強調: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樣研究使用的方法。恩格斯在1872年再版《共產黨宣言》時,就在注釋中對個別結論作了實事求是的修正。他在整理《資本論》第2、3卷中也充分體現了上述精神。一方麵,他忠實原著。另一方麵,鑒於手稿性質——例如有些提法不夠準確,表述不夠清楚等——而作了必要的改動、刪節和補寫,並糾正了原稿中計算上的一些錯誤。此外,恩格斯還敏銳地察覺到,《資本論》遺稿寫於20多年前,那時還沒有出現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的新情況。因此,他通過附注、插入語、編者注、序言和增補的形式,對大批新湧現的股份公司、交易所,以及殖民地已瓜分完畢等等現象,作出了新的理論概括。他指出,“為了排除理解上的困難,為了把一些重要的,其意義在原文中沒有充分強調的觀點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並且為了根據1895年的事態對1865年寫成的原文作個別較為重要的補充,我加進一些話當然有用處”(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1006頁)。無疑,這些補充具有巨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它向人們指出了進一步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運動規律的新課題,從而充分體現了晚年恩格斯思想活躍,一切從實際出發的最可寶貴的思想特征。
《恩格斯傳》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既忠實於曆史,又立足於現實。對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反杜林論》的評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作者在全麵介紹《反杜林論》哲學篇的基礎上,著重考察了恩格斯對杜林的“最後的、終極的真理”的批判。作者強調指出,即使是曆史上的偉大的天才人物的認識能力也不是至上的,如恩格斯所說:“就一切可能來看,我們還差不多處在人類曆史的開端,而將來會糾正我們的錯誤的後代,大概比我們有可能經常以極其輕視的態度糾正其認識錯誤的前代要多得多。”在考察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時,作者分析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社會主義社會商品生產將被消除的觀點產生的曆史條件,並指出我國發展商品生產的重要意義。不難看出,這些論述是把曆史的啟示和現實的思考融合在一起的。
《恩格斯傳》從標題到文字,生動活潑,作者下筆如行雲流水,不拘一格,亦莊亦諧,無矯揉造作之態,讀來引人入勝。我們期待著蕭灼基同誌的另一部力作——《馬克思傳》的早日問世。
(原載《經濟新論》1986年第5期)
3.恩格斯生平事業研究的一個可喜成果
——蕭灼基的《恩格斯傳》讀後
顧錦屏
蕭灼基同誌撰寫的《恩格斯傳》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這是中國學者在研究恩格斯生平、事業和思想方麵取得的一個可喜成果。中國曾出版過幾本恩格斯的傳記,但都出自外國學者之手。本書是中國學者寫的第一部恩格斯傳記,它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麵研究的空白。
撰寫恩格斯的傳記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工作。恩格斯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了人類解放事業。他和馬克思一起領導了國際工人運動和共產主義運動,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學說。他們為共產主義事業英勇奮鬥的光輝業績,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創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銳利的思想武器。過去,中國革命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取得了勝利。今天,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仍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結合當前中國實際學習馬克思主義,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的一個重要任務。這部係統介紹恩格斯的革命實踐和理論活動的傳記,為我們學習革命導師的獻身精神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了生動豐富的材料。它的問世不僅有學術價值,而且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