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2)

【8】功效:強身補腦,固腎補氣,增進貪欲。用於腎虧陽弱所致的記憶減退,夜夢精溢,腰酸腿軟,痰飲咳嗽,五更泄瀉,食欲不振等。

【9】膠囊:每粒0.3克,1次2粒,每天1次,早飯前2小時淡鹽水送服。

【10】龜齡集一般中藥店都有盒裝的成藥,可以在醫生指導下選購。

2.辨清腎陰虛體質,滋陰瀉火有一手

本文看點:

腎陰虛人的症狀表現。【1】

腎陰虛人的典型特征燥熱。【2】

腎陰是人體水分的根源。【3】

治療腎陰虛須用滋補腎陰的方法。【4】

補腎陰名方六味地黃丸的組方、功效及用法。【5】【6】

【1】腎陰虛體質的人,會出現腰部或膝關節酸軟疼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失眠多夢,形體消瘦;兩手心、腳心和心口發熱(中醫稱為五心煩熱),身體像潮水一樣一陣一陣的發熱(潮熱),睡著了出汗(盜汗),麵紅顴赤,口幹咽燥,大便幹結,小便短少色黃;男子陽強易舉(陰莖容易勃起),遺精早泄;女子月經量少,甚至閉經,或月經淋漓不盡(崩漏)。舌體瘦舌質紅舌苔少甚至沒有舌苔,脈搏細而數(跳動快,一呼一吸脈搏跳動次數超過4次)。

【2】腎陰虛體質的人,症狀很多也很複雜。但是這些表現的共同特征就是燥熱,所以我們可以將腎陰虛的人稱為“燥熱一族”,大家隻要記住,在腎虛的同時有熱的征象,那就是腎陰虛了。

【3】如果說陽是人體的火氣,那陰就是人體的水分。腎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腎陰腎陽,也稱為“元陰元陽”,是陰陽的根本。陰陽是相對平衡的,並且互相製約。陰虛就是體內的水少了,水少了就表現為相對的火旺,火旺就會出現熱的征象,這就是所謂的“陰虛火旺”,也就是說陰虛的人是容易上火的。如果你動不動就愛發火,總是口燥咽幹的,手心腳心老是發熱,那就是陰虛了。

【4】要想改變腎陰虛的體質狀態,就需要補腎陰,補腎陰就是增加體的水分,因為腎陰虛會出現熱象,所以補腎陰的藥物的藥性寒的,中醫將補腎陰的方法稱為“滋補腎陰”。在中藥學中,補腎陰的藥物很多,像生地黃、玄參、女貞子、旱蓮草之類的;補腎陰的中成藥也很多,大家如果要服補腎陰的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對於不太嚴重,比較典型,也比較單純的腎陰虛證,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

【5】六味地黃丸是知名度最高的名星級補腎中成藥,出自宋代兒科名醫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是錢乙根據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腎氣丸去掉肉桂、附子而成,由幹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六味藥組成,主藥是地黃,所以叫“六味地黃丸”。全方雖然隻有六味藥,但是組方配伍卻是精妙絕倫,其特征可以概括為:補腎為主,三陰並補,三補三瀉。方中用地黃補腎為主,是全方的主藥;山藥補脾,同時可以補腎、補肺;山茱萸補肝,補腎為主,肝脾腎三陰並補。除了用地黃補腎陰,還用澤瀉瀉腎濁,因為腎虛會影響腎的主水功能,產生濕濁;除了用山藥補脾,還用茯苓滲脾濕,因為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則會產生濕邪;除了用山茱萸補肝,還用丹皮瀉肝火,因為肝陰虛容易上火,這就是著名的三補三瀉。如果一個方中隻有補藥,沒有瀉藥,這種方叫呆補,效果並不一定好,這就是中醫講究配伍的原因。

【6】六味地黃丸,現在一般都是小水丸,每次服6克,早晚名1次。或者按照說明書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