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對於陰陽兩虛的治療,就是陰陽雙補,也就是補陰的藥和補陽的藥同時用。陰陽兩虛也是複合證候,有的人陰虛和陽虛相對均衡,方中補陰和補陽的藥也要相對均等;陽虛偏重的,方中補陽的藥要多一些,或者量大一此;陰虛偏重的,方中補陰的藥要多些,或者量大一些。陰陽兩補的方可以用金匱腎湯(肉桂、附子、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合二仙湯(仙茅、仙靈脾)。金匱腎氣湯也叫桂附地黃湯。如果陰虛和陽虛相對均衡的,可以早上服龜齡集,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陰虛偏重的,可以用金匱腎氣丸,即金匱腎氣湯的成藥,每次6克,每天2次。陽虛偏重的,可以參茸固本片,每次5片,每天3次。
辨清腎氣不固體質,補腎固澀防流失
本文看點:
腎氣不固人的症狀表現。【1】
腎氣不固人的典型特征——體內各種物質呈流失狀態。【2】
治療腎陰虛須用補腎固澀的方法。【4】
補腎固澀名方五子衍宗丸、金鎖固精丸的組方、功效及用法。【4】
【1】腎氣不固體質表現有,腰部和膝關節酸軟或疼痛,耳鳴耳聾,神疲乏力,麵色晄白;小便次數多而且量多色清,尿後總有尿不盡的感覺,經常會弄濕內褲,或憋不住尿,經常尿褲子,或夜晚小便次數多;男子會出現遺精、滑精、早泄,白濁(小便呈白色混濁狀);女子會出現白帶清稀量多,或者胎動,滑胎;舌質淡苔白,脈沉弱。
【2】腎氣不固的臨床表現雖然很多很複雜,但是有一個很突出的特征,那就是固攝的能力減弱,體內的各種物質呈現流失狀態。所以大家隻要記住,在腎虛的同時,有各種物質流失的表現,就是腎氣不固了。
【3】腎在五髒之中是主藏的,腎主藏,就是將體內的物質固攝住,貯藏起來,不讓其流失。如果腎虛,腎的藏的功能減弱,使體內的物質呈現流失狀態,中醫將其稱為腎氣不固。
【4】要想改變腎氣不固的體質狀態,治療要用補腎固澀的方法,就是一方麵要用補腎的藥,一方麵要用具有收澀、固攝作用的藥物。如果以小便不能固攝為主的,如憋不住尿,尿褲子等,可以用五子衍宗丸,其藥物組成有枸杞子、菟絲子、覆盆子、五味子、車前子,因為五種藥物的名字都帶有“子”,所以叫五子衍宗丸,也有相應的同名中成藥;如果是以精液不能固攝為主的,可以用金鎖固精丸,藥物組成有沙苑蒺藜、芡實、蓮須、龍骨(酥炙)、牡蠣(煆),也有相應的同名中成藥;如果是婦女白帶清稀量多的,可以用內補丸,藥物組成有鹿茸、菟絲子、潼蒺藜、黃芪、肉桂、桑螵蛸、肉蓯蓉、製附子、白蒺藜、紫菀茸,中成藥可以用巴戟口服液,第次1支(10毫升),每天3次;如果是孕婦表現為胎動不安,或滑胎的,可以用壽胎丸,藥物組成有菟絲子、桑寄生、續斷、阿膠,也可以選用中成藥保胎靈,本藥為糖衣片,每次5片,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