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方”是人之本(1)(2 / 3)

後來,她主演的《兩婦人》獲得巨大成功,並因此榮獲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金像獎。

■大師點評:

方是一種境界。

如果一個人不能堅持自己:自己的人生主張,自己的原則,自己的人格;那麼就是不尊重自己,甚至喪失了自我,那這個人也就是別人的奴隸。你自然不能抱怨別人也不信任你、不尊重你。

其實,惟有方,才是你成功的最可靠的資本。

隻有堅持方正,隻有相信自己的價值,才會把握住自己的原則,甚至個性,相信自己的獨特性具有價值,而不至迷失自己,才能達到成功的彼暗。

所以,方是一種立場,請堅持。

【富貴不淫,貧賤不移】

人無高低貴賤之分,卻有貧窮富貴之別。但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均不可喪失一個做人的氣節與品格,有的人生活貧窮時,正直善良、樂善好施,一旦生活富裕起來,便人性大變,忘了自己的根本,自恃高貴,看不起他人,甚至橫蠻無理。還有一類人,由於窮,便窮得沒了誌氣,喪失了自尊,不惜一切求助他人,甘為他人階下之囚。對於一個真正的人來講,此兩類均不可取。下麵的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怎樣做人的道理。

魯國國王想學習三皇五帝的學說,從事三皇五帝的事業,敬重賢能之士,親自去做一些實在的事情。想雖然是這樣想的,但魯王又總是憂心忡忡,覺得自己安全沒保障,架子放不下來。

楚國賢人熊宜僚來魯國,看穿了魯王的心思,便建議說:“大王去南越吧。那裏的民風古老純樸,人無私心,人們行為舉止,很隨意。您去那裏,可以拋掉庸俗的念頭,修成大道。”

魯王著急了:“那兒山高路遠,沒有車船,我可怎麼辦?”

熊宜僚說:“不要以為自己是國王,就放不下架子,也不要安於自己的高位就邁不開腳步。您本人不就是一輛用不壞的車子嗎?您的頭顱是車把式,您的體力是架車的馬匹,您的雙腳就是車輪。”

魯王又擔心:“那地方很偏遠,又沒什麼人煙,我跟誰做鄰居呢?我沒有糧食、酒肉,吃什麼呢?”

熊宜僚說:“把您的消耗量盡量降低,讓您的欲望和俗念盡量減少,這樣即使您吃了上頓愁下頓,您也會把糠菜當成美餐。要把自己看成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既不要自視為王侯,自己嬌貴自己;也不要為自己成了平民而自卑,看不起自己的貧賤。這樣,富貴的日子能過,貧賤的日子同樣能過。如果富貴不會成為自己驕縱的本錢,那麼貧賤也就不會成為自己生活的負擔。事物的發展,此一時,彼一時,本來如此。人才是根本的、永恒的!”

打個比方吧。兩條船並排過河,如果一隻船是空的,兩船碰撞,船上的人也不會發脾氣。如果那空船上有一個人,那船要撞過來時,這船就會讓開,船上的人便會大聲喊叫,要那船上人注意。如果那船上人不聽,這船上人就會發出警告。經過幾個來回之後,雙方就會惡語相加。有人和沒人的區別就這樣大。把意氣、地位、物質這些身外之物拋開,人不就成了一個很有修養的人麼!

偉人與凡人實際上並無多大差別,隻是因為他們具備偉人的品質。李白說:“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個“才”,不是才華,而是品質。一個具備優秀品質的人,無論在何種環境下,都會超越他的同類,環境、條件隻能製約成功的大小,但絕無法阻止他最終取得成功。

一個人要幹出一番事業,要真正懂得為人處世,要取得生活快樂,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優秀的品質。實際上我們誰不向往品質優秀呢?我們都想氣質美好,都想富有魅力,都想心理成熟,而這些在很大程度上卻是由品質決定的。

■大師點評:

生活中的每個人因為所處的環境不同,文化層次不同,因而所追求的目標和理想也不盡相同。自然,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都存在著不同的做人原則。

做人的原則可以說是有很多方麵。就好比是對待學習、生活、工作等等,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原則,也就是說有個做人做事的底線,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懂得哪些事應該努力去做好,什麼事情可以去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