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關於社會主義理論的思考(1 / 3)

不知道是我們研究社會主義沒有研究透,還是故意的誤導,現在將社會主義普遍的與精神文明建設聯係起來,甚至等同起來,這簡直就是荒謬到了極點的論調。

最近有書友發表書評,來反駁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我讀過後覺得非常的典型,可以代表現今一代人的普遍認識,但也覺得這中思想中有謬誤之處,甚至是對社會主義的不了解,故此將我的思考和看法發表出來,供諸君評價討論。

[網友的評論]

相信共產主義,我不如相信所有的人都成為萬萬歲的神仙

相信共產主義,我不如相信所有的人都能為萬萬歲的神仙。永遠不會有共產主義。可能會有一個社會,沒有貧窮,沒有饑餓,人人都能受教育。其實,這樣的社會很容易實現。隻要科技很發達,生物技術很先進。人類生產的產品極大的豐富,國家完全可以用很少的財富就可以解決上麵的所有問題。就完全能夠做到。

但是,要想人人都是聖人,人人都沒有私心。這樣的社會肯定不會出現,除非把人的大腦改造成不能創造的電腦。

下麵是我的對社會主義的思考和論述:

上麵網友所說的那種的社會,其實也不是他發明的,很早就有。是人類最早的一種社會主義的想象。是直接從文藝複興時期,從啟蒙學派中直接繼承了簡單民主思想,和自由思想的一種改良的思想。

這種社會也有個社會主義的名字,叫《民主社會主義》或者叫《社會民主主義》。

這種主義的或者是製度的社會主義,反倒是最不容易實現的。雖然有科技先進,生產力無限製的提高,可是對於最終的勞動成果的分配來說,在現有資本為主的製度下,勞動者永遠隻能分配到,無法滿足自己生活需求的勞動成果。這與資本的存在與生存有關,並不是一個道德的問題。因為,如果勞動分配的過多,那麼資本的力量就被消弱了,而且使資本無法得到便宜的勞動力。這一點,從歐洲的高福利國家的經濟乏力就看出來了。這不是一個道德範疇的問題,而是一個經濟規律本身的規律。在這種生產關係下,凡是有道德的資本(與資本經濟規律相違背的資本),最後都會產生沒有競爭力的情況。

就好比,現在的那些牛奶公司為啥都摻假?難道就是簡單的,公司經營者的道德問題麼?我看不是,難道那麼多的經營者,幾十家公司,每家公司有上百個部門,這麼多的從業者全體都是沒有道德的人?

顯然不是,而是在現有資本為主的經濟規律中。凡是有道德的公司,最後都會因為成本過高,而產生沒有競爭力,而被市場本身淘汰。最後大浪淘沙,剩下的就都是沒有道德的公司,或者有道德的公司蛻變成了沒有道德的公司。

對於勞動報酬和社會福利是同樣的結局。所以,簡單的幻想,在現有資本分配所得為主的社會裏。讓所有人都有飯吃,並且吃的體麵,讓所有人都活的有尊嚴,那是不可能的。一旦勞動者變得有尊嚴了,還怎麼將勞動者變成工人呢?怎麼能將資本變成資本,而不是普通的資金呢?

這就是資本主義集體幸福論的悖論,是絕對無法實現的。

現在再考察社會主義。所謂社會主義不是一個道德的範疇。也不是一個簡單的有沒有私心的問題,那是謬誤。

就好比,奴隸社會的人,絕對無法想明白,為啥會有奴隸主會那麼有道德,那麼高尚。釋放自己的奴隸,減少自己的財產呢?

就好比,封建社會的人,也絕對想不通,為啥有人會放棄自己的領地,放棄自己的階級特權,為啥會給農奴以教育,自由,讓他們有能力造反?為啥有封建主會不顧自己的利益,那麼‘好心’的給予人民自由呢?

顯然資本主義的資本家,並不是為了道德解放農奴,封建主也不是為了良心解放奴隸。

這些結果,都是在生產關係發生了一定的改變之後,顯然是為了利益,為了私欲,為了最終的更大化的利潤而自然產生的結果。

所以我要在這裏聲明的一點是,作為一個共產主義者,並不是道德至上主義者,共產主義並不是均富主義,(雖然結果基本相同,但是取得結果的原理並不相同)共產主義並不是道德的理想,而是現今人類所知的經濟的自然規律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