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房地產定價基本策略
1.價格折扣與折讓策略
(1)現金折扣。
購買者如能及時付現或提早付現,公司則給予現金折扣。在房地產銷售中,一次性付款可以給予優惠就是這種策略的具體表現。這種策略可增加買方在付款方式上選擇的靈活性,同時賣方可降低發生呆賬的風險。
(2)數量折扣。
顧客大量購買時,則予以價格上的優待。這是公司薄利多銷原則的體現,可以縮短銷售周期,降低投資利息和經營成本,及早收回投資。但房屋價格高,金額巨大,而且每人所需有限,公司不可能以鼓勵大量購買然後給予折扣的形式來銷售,因此,這裏的“數量”則需要慎重確定。更多數量甚至整幢大樓的購買雖然不多見(有時會出現機構購買的情況),但一旦如此,通常可以通過談判獲得更高的折扣。
2.單一價格與變動價格策略
單一價格即不二價,無論誰來購買都是同樣價格。若有折扣、優惠、贈品,則對每一顧客皆一視同仁。
變動價格則對每一顧客的成交價皆有所差異。這主要來自買賣雙方的討價還價,或者買方與賣方的特殊關係造成。房屋價格能達到不二價的公司很少,一般都是“變動價格”,盡管有時這種變動從單位價格來看可能並不高,但從總價來看,情況就不一樣了。
3.“特價品”定價策略
使少數產品以非常廉價的姿態出現,來吸引消費者購買。所謂“特價品”在房屋營銷中往往隻有一戶或少數幾戶,即所謂“廣告戶”,如廣告中常見的所謂“起價”××元。
4.心理定價策略
傳統的心理定價策略亦稱奇數定價。根據心理學家對消費者購買心理之研究調查,同一件產品當標價49元時,不但銷量遠大於標價50元的產品,甚至還比標價48元的銷路還要好。這種策略也可能用於房地產定價。現代心理定價還有其他一些新的表現,如吉祥數字、吉祥門牌號定價策略,像每平方米1998元這類定價。
5.非價格競爭策略
價格競爭是市場競爭的基本策略,但在房地產營銷中,也有在競爭中突破價格競爭而自主定價的策略,如在相鄰同檔次的項目中,一方不通過價格調整,而通過提供比競爭者更優惠的其他條件來競爭的情況,如提供良好的後期物業管理、較低的物業管理費等來吸引顧客。
12.2房地產各階段定價策略的分析
樓盤各方麵條件相差不大,有些旺銷,而有些卻滯銷了?除了樓盤自身品質、市場銷售渠道、宣傳促銷推廣等方麵因素外,正確的定價策略非常重要,是關係樓盤命運的關鍵問題。如何製定正確定價策略?本節講述在樓盤的“前期”、“開盤”、“尾盤”這三個階段中,發展商以市嚐以客戶為中心的開放理念進入房地產市場最為重要。
首先分析比較樓盤不同階段的不同定價,再根據不同的樓盤、不同階段確定不同的定價策略,真正地將價格作為一種營銷手段來整體考慮,認識到價格策略是一種與產品、市嚐銷售、形象、宣傳推廣在一起,構成一個互有關聯的係統策略,在實際工作中靈活運用,才能在激烈的房地產市場競爭中找準方向,順利完成樓盤銷售任務。
1.前期:“成本定價策略”還是“客戶定價策略”
價格策略是根據預計的銷售目標,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通過各種價格的組合方式為開發企業獲取最大利潤的銷售策略,它由前期市場價格分析、開盤價、銷售期間的修正價格、清盤價等數據組成。在樓盤確定價格時通常需考慮三個因素:成本——土地使用費、公共設施配套費、建築材料、人工費以及相關稅收、費用的總和等;客戶——目標客戶能夠接受何種價格;競爭環境——市場供求總量、直接和間接競爭的對手們價格情況。這三種因素在樓盤最終定價中所起的作用顯然不一樣,一般說來市場供求總量與競爭對手的價格隻是參考,而成本與客戶則是決定價格策略的根本因素。深入分析後可發現:“成本定價策略”和“客戶定價策略”是房地產定價的兩種基本策略。
2.開盤:“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
當發展商以“客戶所接受的價格”作為定價原則,確定了一個符合客戶需求的基準價位後,並不是說定價策略就完成了,還應結合樓盤不同時期不同特征,靈活運用價格策略。
在製定樓盤價格策略中,開盤定價也非常關鍵。開盤定價是營銷策劃與市場的最先接洽點,故業內流行“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的說法。在房地產營銷中,價格策略是與產品、市嚐銷售、形象、宣傳推廣互動的策略,需要依階段性營銷目標不同而調整,對新推樓盤來說,是低價開盤,以後逐漸走高好?還是高價開盤,待初步完成銷售目標後再低價清貨好?是要認真研究的。
(1)低開高走策略。
曾在海南房地產市場,發展商多數使用的是“低開高走”的價格策略,就是根據銷售進展情況,每到一個調價點,按預先確定的幅度調高一次售價的策略,也就是價格有計劃定期提高的策略。優勢在於發展商在短期內為項目獲得較大的市場占有率,“低開高走、步步高升”恐怕是樓盤最理想的價格走勢,操作難點主要在於提價幅度的控製以及提價節奏的掌握。
“低開高走策略”適合以下三類樓盤:
[1]樓盤總體素質一般,無特別賣點。
[2]郊區大盤或超大盤,這類樓盤首要任務是聚集人氣。入住人多容易在客戶心中形成大社區概念,樓盤銷售也會直線上升,如人氣不旺則極易暴露地理位置等缺陷而無法啟動大盤。
[3]同類樓盤供應量大,競爭激烈。
低開高走有如下好處:
[1]價廉物美是每一個客戶的願望。給客戶以實惠感,容易聚集人氣。客戶知道了發展商“先低後高”的戰略後,因存在著升值空間,能吸引投資型的客戶購買,使樓盤成交迅速,提高銷售人員乃至全體員工的自信心,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開展日後工作。
[2]低價開盤,價格的主動權在發展商手裏,可根據市場反映靈活操控。
[3]資金回籠迅速,有利於其他營銷措施的執行。
[4]先低後高實現了前期購樓者的升值承諾,容易讓發展商形成良好口碑。
案例分析:“上海世紀之門”榮聯家園的發展商,為達到樓盤“低開高走、步步高升”理想的價格走勢,與客戶開展了新穎的互動銷售方式——競價銷售活動。由發展商設定3800元/平方米的較低下限底價,在此基礎上參與競價的購房者,可根據市場行情自己定價,三天內無其他競價對手高於此價,即可簽約購房。結果吸引大批看房者,銷售價格都在3800元/平方米以上,銷售情況良好。
低開高走也有不利之處:價格高低通常 被當作商品質量的直觀反映,低價很容易給人一種“便宜沒好貨”的感覺,傷害樓盤形象。
提價幅度的控製以及提價節奏的掌握。可采用在公開發售後,項目形象包裝、賣場包裝準備就緒,主力客戶即將到來,為確保利潤,價格自然要比內部認購期高出一籌,實景樣板間開放,工程形象日臻完善,銷售高潮已經形成,略微調整價格,客戶抗拒心理一般不大。項目封頂標誌著項目主體完工,購買風險大大降低,項目的大部分優勢、賣點大多都能充分展示,客戶資金墊付時間短,適當調高價格客戶也能理解。另一方麵,用調高價格的方式使猶豫中的客戶形成壓迫性氛圍:價格隻升不跌,如不盡快行動,將不得不以高價購買甚至錯失良機。所以,掌握價格節奏,巧妙地運用調高價格策略,反而能推動樓盤的銷售。
(2)高開低走策略。
“高開低走”市場定位為需求彈性較小的高收入人群,它的特點是階段性高額利潤,對樓盤有特定的要求。
“高開高走策略”適合以下樓盤:
[1]具有地標性、景觀性、設計性優勢的高檔樓盤。
[2]具有政治、經濟、文化背景的樓盤。
[3]產品綜合性能較佳,功能折舊速率緩慢。
高開低走的好處是:
[1]便於獲取較大的利潤。
[2]容易形成先聲奪人的氣勢,給人以樓盤高品質的展示。
[3]由於高開低走,價格是先高後低,定價高折扣大,客戶會感到一定的實惠,優惠折扣活躍銷售氣氛,進行銷售調劑,促進樓盤的銷售。
高開低走的不利之處是:
[1]價格高,難以聚集人氣,難以形成“搶購風”,樓盤營銷有一定的風險。
[2]先高後低雖然迎合了後期的客戶,但無論如何,對前期客戶是不公平的,對發展商的品牌有一定影響。
如今在市場日益成熟的情況下,開發商應防止對價格一廂情願的過於高企,追求最大利潤並不等於定高價格,而應追求企業長期目標的最大利潤,高價帶來的高額利潤隻是短期的,逐漸會受到客戶的不滿而拒絕購買,實際上無論是高開低走,還是低開高走,都不是絕對的,都應在客戶需求總的原則下進行,銷售過程中的價格變化是較為微妙的。重點是對變化的市場有清醒的認識,對樓盤有客觀的分析,對策略執行有細密周詳的計劃,對價格與其他營銷措施的配合有充足的準備,而且在市場營銷中,不斷進行價格曲線的維護,這樣才能達到整合營銷的效果。
12.3開發商新開樓盤定價策略
1.低價開盤
低價開盤是指樓盤在第一次麵對消費者時,以低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公開銷售。特別是在樓盤的綜合性能不強,項目的開發量相對過大;絕對單價過高,超出當地主流購房價格;市場競爭激烈,類似產品多的情況下,更應考慮。
低價開盤有利點是:便於迅速成交,促進良性循環;便於日後的價格調控;便於內務周轉,資金快速回籠。但低價開盤也有不利點,如首期利潤不高,樓盤形象難以很高提升等。
2.高價開盤
高價開盤是指樓盤第一次麵對消費者,以高於市場行情的價格公開銷售。其條件是:具有別人所沒有的明顯樓盤賣點;產品的綜合性能上佳;公司信譽好,市場需求旺盛。高價開盤的利弊表現為:便於獲取最大的高利潤,但若價位偏離主力市場,則資金周轉會相對緩慢;便於樹立樓盤品牌,創造企業無形資產;但日後價格的直接調控餘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