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4日,情人節,南京下起鵝毛大雪,這一天我決定辭職,開始一段沒有結束日期的長期旅行。
這件事情差不多一年前就有了計劃,當時“亞洲航空”做大規模機票促銷,我和身在上海的工程師朋友Jared前前後後耗了幾乎48個小時才搶到時間合適的廉價機票,於是我們安排好一個大致的東南亞行程,打算2011年2月底從杭州起飛出發。
“到時候真能去嗎?”訂完機票後,Jared突然在QQ上問我,畢竟當時還是2010年5月,沒人能預料到一年之後會發生什麼事。
“請年假,我都工作三年了,還從沒休過年假。”我告訴Jared。
“如果請不下來呢?”Jared知道我工作的地方幾乎沒人敢請年假。
“那我就辭職。”我回答得很幹脆,盡管隻是一時衝動說出來的話,但辭職這事突然就像一根刺紮到了心裏,癢癢的。
終於這根刺在2011年2月14日被我徹底拔掉了。我幹淨利落地辦完辭職手續,頭也不回地離開辦公大樓,一向優柔寡斷的我這次做得無比堅決,像是命中注定的一樣。
“星星之火”是在我研究生畢業那年開始點燃的,我心血來潮地進行了一次畢業旅行:上海、北京、大連,對我這個從小安分守己的乖孩子來說,長到24歲,除了遙遠的小學記憶(跟父母去過三峽和三亞),幾乎就再沒有走出過家鄉湖北省了。
其實那次畢業旅行算不上“一個人”的旅行--在上海由老同學負責接待,去北京是和表妹一起前往並住在姨媽的朋友家,而最後我在大連找了多年未見的伯父和堂兄,甚至從大連返回武漢的機票都是伯父提前幫我買好的,但那次旅行竟如同一把小刀不經意劃開了我按部就班的生活表麵,將我不安於室的內心和靈魂慢慢暴露出來。
在南京工作的三年時間,一有假期我就往外跑,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山西,能夠在僅有的幾天法定假期裏成行的目的地我幾乎都去了一趟。慢慢地,這已經無法滿足我越來越大的“胃口”,我總期待著更遠的目的地。
然而,當我在2009年鼓足勇氣準備在“十一黃金周”去越南旅行,並做好了各項充分的準備--買好機票,安排好行程,把Lonely
Planet關於越南的部分看得滾瓜爛熟,興奮得幾夜睡不著覺,最後卻毀在了一件至今仍令我不可思議的事情上--我被越南拒簽了。
被逼無奈,我隻好將越南遊臨時變成了廣西遊。那次將近十天的廣西背包之旅,是我第一次“無依無靠”地去那麼遠的地方,見到了完全不同的山水風景,遇見了各種有趣而瘋狂的人,我嚐到了背包“自助遊”的甜頭,我終於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了。
就這樣,“炸藥包”裏的火藥越填越多,網上那些大大小小驢友們的遊記和照片無時無刻不在挑逗我的神經,直到“間隔年”這個概念開始進入我的視野,我想我需要徹底“瘋狂”一把,改變我日漸麻痹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