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 炒作(2 / 2)

“‘起點計劃’已經初步取得了進展,據多條線索證實:廣州府的茶館裏麵已經有不少說書先生在講述《海上梁山傳》的段子了,並且正在向附近幾個州府傳播。”

在和臨高總部那邊通電話時,作為該項宣傳計劃的發起人,趙立德對於他親自製定的這項“起點計劃”相當滿意。老解他們在正麵戰場上取得的成績固然驕人,但要把這些事跡轉化為有利的輿論導向,宣傳戰線上的工作必不可少。

對於他組織起來的寫作班子,阿德在電話裏大加褒獎:

“……跟郭逸,陳濤他們打個招呼:他們幹得很好,我要向委員會為他們請功!”

——那幾個人以前據說混過起點的,不過都屬於撲街作者一類。阿德以前在閑聊時聽說過他們這項“特長”,當時隻是笑笑便罷,沒想到還真有用得上的時候。

表揚之外,阿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字風格要更開放一點,實在不行把章魚也拉入創作組,他不是自吹說以前混惡魔島的嗎?……不,我不覺得他在吹牛,隨便咱們討論什麼話題,這個賤人一加入風格肯定變得****……對對,把他吸收進來!另外告訴陳濤,別再搞什麼文青式的虐主橋段啦,他以前就是這麼撲的,要多寫爽文,意淫文!把明朝讀者都當小白看最好,這樣才能吸引他們!”

“……當然最重要還是更新,更新才是王道!告訴他們別太在意明朝人的閱讀習慣,把故事情節編出來就行。關於細節方麵,那些評書藝人自然會根據當地傳統習慣加以潤色的,你們再細細得過本地人嗎?……總之要求創作人員加快更新進度,每天三千字不夠啦,至少五千!”

——“謊言重複一千遍即是真理”,更何況短毛所宣傳的內容,都有真實的事跡在後麵支撐著,加上故事本身也有足夠的吸引力和傳播力。這一切加在一起,使得這個大明崇禎四年的夏季,兩廣和福建地區都變得熱熱鬧鬧,充滿了某種奇異的活力。

而這一切傳言的中心:海南島瓊州府,在世人眼中自然愈發充滿了吸引力。

在船工悠長的號子聲中,又一艘商船緩緩停靠在了白沙港的碼頭棧橋邊。

比起當初隻有一條直走道的單麵棧橋,如今這裏已經擴建出四五條岔道來,可以同時停靠超過十艘以上的大福船——白沙碼頭的客運和貨運流量增長都極快,以前是一個月才能有十來條船在這裏靠岸,而現在每天都差不多有這個數。

一名商人打扮的旅客走出船艙,目光首先被碼頭上兩麵高高飄揚的“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杏黃大旗所吸引。上次來的時候還不見這玩意兒,看來這夥短毛還當真以梁山好漢自居了……他們是想借此告訴朝廷什麼?在等著被招安嗎?

單身旅者的眼中射出一絲複雜光彩,這些短毛的所作所為非同尋常啊。最近在兩廣一帶流傳甚廣,極受民間歡迎的那部評書,怎麼看都不象是大明本土文人所能編纂出來。其間的很多遣詞用句,倒是和這些短毛的語言習慣頗為類似。一般人或許感覺不出,但自己跟他們軟磨硬泡,前後接觸了兩個多月,早就習慣了那種淺顯易懂的文字表達方式,一聽就能聽出來。

——如果要仔細追查下去,相信肯定能找到短毛在幕後推手的證據。但這根本沒用,就算官府揭破說這些評書都是短毛編出來的,也擋不住老百姓喜聞樂見啊。連自己的家人每天都等著要去茶館聽《海上梁山傳》的最新片斷,官府已經不可能禁止了——和他們所作的其它許多事情一樣:充分利用大勢。一切都是正大光明的陽謀,縱使看破,亦不可解。

……頭腦中思慮萬千,這位旅者不覺順著人流走到碼頭出口地方。這裏的盤查比起上次似乎又嚴格了許多,麵對好像有點看出了自己職業,麵露懷疑之色走過來的幾名短毛“城管”,旅者微笑著站定在原地,主動對那幾人自報身份道:

“請代為通報龐軍師或是趙軍師,廣州故人,錦衣衛周晟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