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遙高興的說:“沒問題,我爺爺肯定同意的,我已經跟他說過了,隻要阿姨您同意就行了。”
“好吧。”婦女把裝有廢銅的袋子遞給周遙,在門口指著前麵的一間屋子“那個房間是存放銅的,裏麵就有銅錢,把這些銅倒到屋裏,你可以從屋裏挑些銅錢。”
周遙說了聲:“謝謝阿姨。”拖著袋子朝那個房間跑去。
屋子裏的廢銅堆成丘陵了,銅線、銅片、廢銅板、銅錢混雜著其它的舊銅器堆積在一起。周遙將袋子裏的廢銅在一邊倒下,又將銅堆裏的大件的舊銅器和銅線歸放到一邊。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塊的廢銅與銅錢混在一起了,大略估計有上萬枚了。
見了這麼多古幣,周遙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好。挨個看,肯定是不行的,時間來不及。隻能找那些廓寬肉厚,品相上好的,根本不管是何年何代的錢幣了。
周遙找了一根銅條,翻看著銅堆,感覺不錯的就放入袋子。周遙將銅條從頂部插入銅堆中,然後向一側用力,上麵的一層就滑落下來。其中一枚刀型的錢幣暴露在眼前,“刀幣”,裏麵還有刀幣!周遙心裏一陣激動。刀幣是春秋戰國時代所特有的錢幣,隻有齊、燕、趙三國鑄造,因為年代久遠,所以比其它的錢幣貴重。不待細看就把刀幣扔到袋子裏,抓緊時間尋找,一會功夫又找了五枚刀幣和幾枚布幣。
這時候爺爺在門口喊名字了,到時間了。周遙試了試袋子的分量,還不太夠分量,於是不管好壞,抓了兩把銅錢扔到袋子裏。出了屋子,看見爺爺已經把廢品處理完了,正在等著自己呢。
將袋子裏的銅錢又重新過了秤,“六斤半,還差三兩怎麼辦?”之前同意周遙換銅錢的婦女問。
周遙又跑回那間屋子抓了一把銅錢將分量湊足。
周遙又與兩個婦女說了幾句話,左一個阿姨,右一個阿姨,將兩個婦女歡喜的合不攏嘴。臨走時還不斷的囑咐周遙有空一定來玩。
回到家裏,周遙迫不及待的整理起錢幣來。這次換回來的古幣有200枚之多,並且品相都不錯。特別還有幾枚刀幣和布幣。周遙將刀幣與布幣先放到一邊,開始研究其它的錢幣。在這堆錢幣當中有三枚比較珍貴的銅錢。
一枚“祺祥通寶”,楷書小平,背寶源局。清穆宗初登基時(1861年)由載垣、肅順等八大臣奉詔輔政,改元祺祥,於鑄“祺祥通寶”。未久因慈禧攝政即改元同治,祺祥錢未得流通。因此傳世較少,比較珍貴。
第二枚“太平天國”,隸書小平,背“聖寶”二字。清鹹豐三年(1853年),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起義軍定都天京(南京)並正式開鑄太平天國錢。未久,蘇州、杭州、徽州、衡陽、紹興、嘉興等地亦先後鑄製。幣材金、銀、銅、鉛、鐵俱有,銅幣為主。形製一般分:小平、折五、當十、當五十、當百五種,然均不記值。錢文多為宋體字,次為楷書。麵、背文字款式多變,計有六種“麵背”鑄文形式:天國·通寶、天國·聖寶、太平天國·聖寶、天國太平·聖寶、天國聖寶·太平、太平聖寶·天國。其中以“太平天國·聖寶”平錢最為常見,以“大花錢”較為珍希。周遙這這枚“太平天國”,因是隸書錢,所以比楷書錢要珍貴許多。
最後一枚“光緒通寶”母錢,楷書折五,為戶、工兩部頒發各局的樣錢。
除了三枚珍幣之外,其它也是收獲頗豐。“康熙通寶”二十二局銅錢,除了甘肅鞏昌局與山西省局之外,另二十局錢都已收齊。
周遙把比較值錢的古幣裝入集幣冊,現在已經裝滿三張塑料冊,每冊可裝20枚銅幣。周遙特意把那三枚古幣單獨裝成一冊,作為珍幣收藏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