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_家庭教育的任務(4)(1 / 1)

還有的祖父母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包辦了他的全部生活和勞動,甚至有的祖父母跑到學校去幫助孩子做值日,為的是讓孩子省出時間和精力去應付學業,其實這種做法大錯特錯!因為孩子往往能夠在培養生活能力的過程中訓練思維、發展創新能力,這對他們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以做飯為例,這就是一個程序化的訓練。孩子在學習做飯時要弄清準備什麼材料、如何判斷油熱了沒有、菜變成怎樣才算炒熟了……這些東西對孩子來說都是程序記憶的訓練,而程序記憶在孩子進入初中之後的學習中越來越重要,對成績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因此,不要以為做家務會耽誤孩子的學習,適當的家務勞動反而會促進他們的學習進步。

而在配合學校教育方麵,祖父母往往犯這樣的錯誤:隻重眼前,不看長遠。比如我聽過一位奶奶說:“我們寶貝真厲害,今天一口氣就背下十首唐詩,一百個單詞”;但是明天還背不背就不管了。其實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要的是集腋成裘的效果,影響學習最終結果的不是一時的表現,而是學習是否內化成為一種優秀的習慣。有的孩子平時就特別有心,別人說了什麼新鮮事,他都會記下來;看到商店的牌匾字寫得好,也會信手比劃模仿,這種日常的好奇心才是學習的持久動力,能夠幫助他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對於這一點,祖父母應該給予鼓勵,要學會用心理暗示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培養孩子體育運動和身體鍛煉意識,保障身體健康

人們普遍有這樣的疑問: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的營養越來越豐富,為什麼身體素質卻越來越差呢?很明顯,電視、網遊、垃圾食品,以及養育者的過度保護都是悄悄偷走孩子健康的罪魁禍首。

老年人有些錯誤的認識,他們出於對自己身體狀況的認知,覺得孩子也是容易累著的,應該多休息、多睡覺。所以,有些祖父母不讓孩子做很多運動,擔心隻要出門就有危險,待在家裏才是安全的。

事實上,從不冒險就是最大的冒險。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是身體機能還是心理機能都需要一些“危險”的挑戰。因為那些小的磕磕碰碰能夠培養孩子應對危機的能力,如果這些小的挑戰都沒有了,那麼,孩子一旦遇到一次大的危機,就很容易出現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惡果,這就是現在的孩子特別脆弱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作為祖父母不要對他們形成過度保護,而應該讓他們有正常的運動習慣,甚至是一些較輕的受傷體驗,這樣反而會加大他們身體健康的安全係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