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家庭教育麵臨的挑戰
今天,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從平均水平來說,較之幾十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質極大豐富,再不會為一個雞蛋饞上好幾天,再也不用為一頓好飯而努力表現;同時,家長教育投入意識明顯增強,“421”式家庭中基本是六個成人教育一個孩子。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孩子都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但是,很可惜,我們卻發現越來越多的新問題出現在孩子們身上。
身體素質變差
2008年,國家教育部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青少年體質在過去20年內持續下降。其中,在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增長的同時,超重與肥胖檢出率在過去5年內迅速增加,1/4的城市男生成了“胖墩”,肥胖成為影響學生健康狀況的一大因素。
與2000年相比,大、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學生各年齡組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而城市女生的胸圍、體重和人體勻稱度等指數也均有所下降。
在某小學的活動儀式上,當天陽光並不猛烈,但短短1個小時內,站在操場上的學生中就有十人暈倒被扶進校醫務室。該校校醫解釋,現在的學生基本很少接觸粗糧,家長覺得有錢了就該給孩子吃“精品”,而這些“精品”往往是經過多次加工製作出來的,營養價值低且容易引發肥胖。另外,一些學生晚上看電視睡得晚,早上又不怎麼吃早餐,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身體素質變差。更重要的一點是,現在的學生上下學多是車接車送,身體長期得不到鍛煉,讓他們真正成了經不起風雨的“溫室花朵”。
心理問題凸顯
2007年12月至2008年1月,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對全國15個省、直轄市的17個城市中12~18歲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做了調查,結果顯示:多數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其中17.2%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好”,66.6%的人處於“良好”水平。但是,另有13.8%的人心理健康狀況“較差”,2.3%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差”。
一方麵,學生承擔著繁重的學業壓力,而且很多家長隻關注考試成績,以分數定輸贏,這種做法令學生產生錯誤的社會價值觀,認為隻有上好的大學才有出息。另一方麵,以學習為主導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注重戶外運動,不讓孩子勞逸結合,這就導致孩子放棄傳統戶外、互動遊戲,從網絡、電視所構建的虛擬世界中尋找慰藉,不關心現實社會,從而導致很多心理問題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