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祖父母的思想觀念陳舊養成了孩子的不良習慣。多數祖父母認為,孩子的父母把孩子交給他們,隻要吃好穿好就行了,不注重心靈上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麵,考慮到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覺得孩子已經夠可憐了,由於“補償”心理的影響,祖父母在應該約束的方麵也不加約束,總是溺愛孩子,對一些不良的習慣和行為不及時過問和糾正,聽之任之。這種溺愛和放縱逐漸造成了孩子不懂禮貌,不守規矩,不愛學習,隨意性很大等問題。
3)祖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導致了孩子成績偏差。據調查,農村留守兒童的祖父母很少會過問孩子的學習情況和督促孩子按質按量完成作業。一是因為他們的知識水平比較低,根本無法監督孩子的功課完成情況;二是因為在他們的頭腦裏,仍然存在著“讀書上學隻要多識幾個字就行了,大不了外出打工”的觀念。加之家裏的主要勞動力外出,繁重的體力勞動壓在他們肩上,更是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例如,讀小學五年級的佳佳從前成績很好,經常考班裏前三名。但是三年前,她的父母雙雙去外地打工,把她留給爺爺奶奶照看。奶奶告訴她:“農村孩子有幾個上大學的?考上了咱也供不起,能認識自己的名字就行了,以後一樣可以出去打工賺錢。”奶奶的這種“教育”對佳佳產生了極大影響,她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目前,大部分留守兒童都是在隔代教育的環境下成長,他們麵對的是受教育程度很低的祖父母,麵對的是不科學的隔代教養方式。這致使他們在生活、學習、心理等多方麵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有的性格孤僻、有的厭學、有的喜歡在外麵“混世界”,甚至有人因為沉迷網絡遊戲、打架鬥毆、勒索偷竊等行為,被學校開除。
雖然留守兒童是個特殊群體,但是,從他們身上反映出來的隔代教育問題,也是很多家庭都會遇到的。現實已經向我們敲響警鍾,想讓我們的下一代健康成長,首先就要從“祖母教育”做起-培養合格的祖母,才能培育合格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