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講 天才“落榜”之謎(3 / 3)

想著想著,李士翱突然間豁然開朗,就說白圭這個名字雖然不錯,但對於你這樣一個人才,小時用用還可以,再往下要一展鴻途則不宜了,於是他就為張白圭同學另取了一個名垂青史的名字,這就是——張居正!

從此,考上了秀才的天才兒童張居正就要告別張白圭的時代了。

他在眾人的期待中,滿懷信心地參加了第二年的鄉試,也就是舉人的考試,要真的為張家開啟一段青銅時代了。在所有人都認為張居正中舉是理所應當、輕而易舉的事兒的時候,他卻意外地遭受到了人生的第一個重大挫折——這位當時公認的天才,居然落榜了。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落榜見天才

我們說,當時的人都認為張居正是天才,在這種環境影響下,張居正對自己的期待也是很高的。他去應考麵試的時候,就隨口寫過一首詩,是詠竹子的,最後兩句叫“鳳毛叢勁節,直上盡頭竿”(《張太嶽集·卷六·題竹》)。

什麼意思呢?

“鳳毛”是個典故,它的意思也就是繼承前賢,要成為出類拔萃的人才,而十三歲的張居正說這話是說他要以竹之品格,揚鳳毛之才,登上百尺竿頭,一展青雲之誌。尤其是這句“直上盡頭竿”,你看這個“直上”的信心與霸氣,多少也暴露了這個少年的野心。

其實,所有天才的成才都伴隨著一種自我心理預期的膨脹,不僅僅張居正是這樣,唐伯虎、徐文長的成長經曆中都有過這樣的階段。

從好的一麵來看,這是一種信心與進取心的表現。但從更長階段的人生發展來看,這種心理能否得到適當的調節也極為關鍵,尤其是調節的時機與方式,往往會決定一個人的一生。比如唐伯虎和徐文長,最後都是因為科舉考試失敗的重大打擊而改變了人生發展的方向。

事實上,張居正也經受過這樣的打擊,但這種打擊來的時機與方式對於張居正來說,都是恰到好處的,所以他幸運地因為這種打擊而成就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鳳凰涅槃。

說起這次落榜,真是很有意思。

張居正少負神童之名,不僅被鄉裏鄉親所看重,也被江陵府當時最重要的幾位重量級人物所看重。其中最看重他的就是後來做了大司寇、當時任湖廣巡撫的顧璘,當時的巡撫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省長了。

那麼,這位顧省長是如何器重十三歲的張居正的呢?

據張居正自己回憶說,顧璘第一次跟他交談之後,“一見即許以國士,呼為小友”(《張太嶽集·卷三十五·與南掌院趙麟陽》),也就是一下子就把他當成是忘年交了。後來,有一次,這位顧省長還留十三歲的張居正在自己家吃飯,用正式對待客人的禮儀來對待他。不僅如此,席間,還把自己的兒子叫出來,指著張居正介紹說:“這就是我常說的那位江陵張秀才,他將來必是國家的棟梁,你要好好地跟他學,將來也可以去投靠他做一番事業。”從這些細節裏,可以看出一方諸侯顧巡撫對張居正的器重。

可也正是這位顧巡撫,一手促成了張居正的落榜。

在鄉試後的閱卷階段,顧璘對朝廷派來主持招生工作的監察禦史說:“這個張居正不是一個一般的人才,我覺得他將來必是國家棟梁。但現在年齡太小了,這時候若讓的中了舉,入了官場,將來不過是多一個風花雪月、舞文弄墨的文人而已,不如趁他小,讓他受點挫折,對他將來的塑造定有好處。”

這位姓趙的監察禦史聽了這話就很猶豫。為什麼呢?一是他自己也很喜歡張居正,認為應該錄取他;二是因為另外一位主考官湖廣按察僉事陳束堅決不同意不錄取張居正,認為將來一切都說不準,但現在憑卷麵成績不錄取他,實在是埋沒了人才。

最後在幾番權衡之下,趙禦史終於理智戰勝了情感,聽了顧璘的話,沒有錄取張居正,這也就導致了天才少年張居正第一次參加鄉試就遭到了落榜的命運。

在很多小說裏,是這樣演繹張居正麵對這種命運的,說他開始也憤憤不平,甚至找到主考官那兒去理論。可事實上卻是顧璘很坦白地告訴了張居正,說不錄取他,完全是自己的主意。

而張居正的表現呢?完全出人意料!

這個十三歲兒童的表現居然是——因為顧璘的這個決定,在此後漫長的一生裏他都對顧璘充滿了感激。

如果說他長大後體會到顧璘的一片苦心也就罷了,問題是張居正這個十三歲的兒童在落榜事件的當時就能表現出遠遠超越一般人的眼光與理解力來,這也是我要說張居正果然真是個“天才”的地方了。

他在後來回憶這件事兒的時候說:“仆自以童幼,豈敢妄意今日,然心感公之知,思以死報,中心藏之,未嚐敢忘。”(《張太嶽集·卷三十五·與南掌院趙麟陽》)這話就是說,我那時年齡小,當然不知道自己的將來會是什麼樣,但知道顧璘顧巡撫是真的對我好,常想不負他的期望,鞠躬盡瘁,以死相報,這種想法,到現在還不忘記。

請注意,這話雖然說這種想法現在也“未嚐敢忘”——這是到了他成年以後,但前麵的內容都是在回憶他當年麵對這件事兒的心態,也就是說十三歲的張居正當時就能夠明了並理解顧璘的一片苦心,並坦然地接受了這個落榜的結局,而沒有半句抱怨!

這種通達,這種睿智,我以為就是張居正真正能被稱為天才兒童的地方!

所以後來,他也屢經挫折,可他都不會一蹶不振,世事對他而言,幾多大風大浪,他都如履平地,這和他那種麵對困難與挫折的心態絕對是有著直接的關係的。而十三歲的落榜則可以看作是這種心理訓練的第一次。

當然,我們也不能說,落榜了的張居正在當時就完全沒有情緒上的波動,這也不符合人之常情,但他後來的表現是接受了眼前的挫折,並很好地超越了它,甚至因此而一輩子感激使他落榜的顧璘,這才是這個十三歲男孩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他就像一隻雛鷹,經曆了十三歲的落榜,就像是經曆了鳳凰涅槃,經曆了浴火重生,之後,他終於可以以更健康、更有力的姿態,飛向他人生無比廣闊的天空了!

說到經曆過落榜挫折的張居正表現出令人歎服的睿智與成熟來,這並不是說他在這之後馬上就能一飛衝天、一鳴驚人了。

顧璘一手促成的落榜打擊從本質上說還是一種善意的打擊,但當惡意的打擊來臨時,張居正這個天才還會表現得那麼從容嗎?

請看下集:《冷眼暗藏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