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輝
“永遠正確的……”
在一九五二年的中國,高崗的確是一個舉足輕重的政壇要人。
《時代》關於東北地位的報道中,突出強調高崗的能力,以及他與蘇聯的特殊關係,蘇聯勢力在東北的影響力等。在這樣的敘述中,高崗無疑成了一個政治符號,證明著杜魯門所持的“中國是蘇聯的衛星國”這一看法--
正確的共產黨人。作為“東北地區”的領導人,戴眼鏡的高崗,還不到五十歲,是毛的北京政府的六位副主席之一。他雖然不是在滿洲出生(他出生於陝西),卻是滿洲無可爭辯的頭號人物。長期以來,他講話喜歡多用辯證,在紅色之龍的行程中,也就總是提前包含著調整與轉向的可能。毛曾稱他是一位“永遠正確的”共產黨人,這是一種很特殊的讚揚。他比其他地區的領導人,快得多地將農業與工業集中起來。在其政府結構、政務管理上,東北地區比起紅色中國組建的另外五個地區,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是高,而不是從北京派來的代表團,前往莫斯科簽訂蘇、滿一九四九年貿易協定。直到最近,東北地區仍流通自己的貨幣。
俄國人。除上述之外,滿洲還有俄國人--數以千計的俄國人,遍布於城市與工廠,擔任“專家顧問”。另有數以千計的俄國人,在機場和基地,訓練中國人駕駛俄國噴氣式飛機和使用俄製武器。另外,還有數以千計的俄國人,在極其重要的滿洲鐵路的不同崗位上工作,上至管理層,下至養路工,這條鐵路由俄國人和中共聯合管理。
許多世紀裏,滿洲一直活動著兩種人;事實上,目前它也是蘇聯與中國共產主義的婚床。它可能是初夜的測試,看是延續還是失敗。在大連和旅順港,根據雅爾塔協議,駐紮有至少三萬名蘇聯軍隊,這使俄國能使用這兩個港口,以及鐵路的一半管理權。俄國軍隊估計會在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撤走。
中國的宣傳部門稱他們的俄國客人為“老大哥”--他們沒有注意到奧威爾(即英國小說《一九八四》的作者--譯注)對這一詞彙的含蓄表達,依靠俄國人教他們如何發展、如何管理工業和運輸。即使俄國人真的如估計的那樣撤走,數以千計的老大哥無疑仍將以專家顧問的名義留下來,以確保滿洲不會擺脫俄國人的影響。在雙方的首腦們看來,高崗的管理頗有效率,因此,他也就一直令雙方都為之滿意。
(《時代》,一九五二年五月十九日)
高崗與斯大林的密切關係,後來也是人們一直樂於渲染的故事。英國作家韓素音在其所寫周恩來傳記中,記敘了斯大林在毛澤東、周恩來麵前直接稱讚高崗的細節:
毛澤東、周恩來發表了一係列熱情洋溢、詞句華麗的講話,讚揚蘇聯的無私援助,保證維護中蘇之間永久的友誼和團結。然後,準備啟程回國。這時,斯大林向毛澤東射出最後一支箭,他說:“毛澤東同誌,你的一些同事,對我們在滿洲的合作,非常高興。”接著,他讚揚了中共中央東北局書記高崗。高對俄國的援助感激萬分,宣稱:“我們之間不應存在任何邊界。”斯大林對毛澤東說:“我們現在有了一位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毛、周乘火車回國途中,在東北逗留了五天。高崗乘坐斯大林送給他的嶄新的俄國轎車前來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