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品相關(1 / 3)

一個有意思的對比

6月10日,在國際油價暴漲和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雙重衝擊下,上證指數暴跌7.73%,當天收盤於3072點,徹底回補了印花稅下調的缺口,也宣告了管理層限製大小非減持和下調印花稅的救市失敗。失望的投資者將希望放在了兩天之後:6月12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5月份的cpi數據,投資者普遍預期cpi在連續高位運行後,5月份將回落至8%以下,或許這將給市場帶來回暖的機會。

6月12日,國家統計局的cpi數據如期出台——7.7%,正是投資者所期盼的數字。出乎意料的是,市場對這個看上去不錯的數字並不領情,上證指數當天跌破3000點。

6月20日,國家發改委對成品油大幅提價,電力價格也同時小幅上揚。成品油價格的放開意味著未來幾個月內的cpi將會再度回升,股市似乎又要麵臨很大的壓力。股市開盤後果然迅速下跌,上證指數一度跌破2700點,創出本輪調整新低,但是指數很快走出先抑後揚的行情,上證指數當天大漲3%,收於2830點。

6月12日和20日的走勢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對比——當一個看上去不錯的cpi公布後,指數並沒有引發反彈,反而是大幅下挫;而當油價改革之後,cpi會預期再度高企時,市場反而做出了正麵的回應。回顧一下兩個月以前的救市政策,4月21日,管理層對大小非減持做出限製性規定,減持1%以上者需到大宗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市場對此的反應是,在開盤半小時內股指大幅上漲,但是很快就開始回落,當天指數僅以小幅上漲報收,救市行情僅演繹了半小時;3天後,財政部宣布下調證券交易印花稅,股指當天幾乎以漲停報收,但是這輪反彈行情也在5天之後就戛然而止,隨後便是股指繼續下滑,連創新低。

在股市連續大幅下挫後,中國投資者保護基金在網站上發布了一份調查問卷,公開向社會征集救市措施。中國股市究竟需要怎樣的治理和救市措施?這是一個值得所有參與者思考的問題。

市場因何下跌?

如果希望挽救股市,首先要理解市場為何下跌,否則就無法對症下藥,甚至適得其反。

早在今年年初,人們大都將a股的下跌歸咎於美國的次貸危機,但事實證明這個理由非常牽強。一是因為在次貸危機的發生地美國,其股市下跌也沒有超過20%,a股的跌幅遠遠超過美股;二是因為,在美國次貸危機企穩後,a股繼續大幅下挫。這表明引發a股危機的並非次貸危機,而是另有其他原因。

大小非解禁?看上去是一個很充分的理由,但其實也不能成為a股下跌的主要原因。對於大小非解禁的影響,應該理解為是市場下跌加劇了大小非流通,而不是大小非流通導致市場下跌。人們對大小非解禁的理解,其實是顛倒了因果關係。如果投資者都對市場後期看好,沒人願意在低位拋出籌碼,隻有當投資者預期看跌時,投資者才會不計成本地拋出。在這一點上,其實大小非和普通投資者的立場一樣,隻是因為它們的成本低廉,所以才會引發誤解。

今年6月10日,深交所發布一份針對大小非的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大小非減持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洶湧。自2006年8月第一筆解除限售開始至今年4月24日,深市主板大小非累計減持股份總交易金額為1006.37億元,約相當於深市成交活躍時1天的總成交量,平均每月減持股份總量占交易總量的比例僅為0.538%。在所有被減持公司中,業績較差的公司股東減持較多,業績較好的公司股東減持則較少。作為產業投資人的大非傾向於持有股份,作為財務投資人的小非以股權投資盈利為目的,基本上並不打算長期持有,是減持的主要力量。深交所認為,大小非通過減持股份賣出的數量十分有限,不能得出“大小非減持是當前市場下跌根本原因”的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