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讓雁山瑋留下,自己帶著幾名戰士和槍王AK47偵查。
AK-47屬於突擊步槍,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步槍相比,槍身短小、射程較短,適合較近距離的戰鬥。采用氣動式自動原理,導氣管位於槍管上方,通過活塞推動槍機動作,回轉式閉鎖槍機。
AK-47發射7.62x39毫米1943中間型威力槍彈,由容量為30發子彈的弧形彈匣供彈,保險/快慢機柄在機匣右側,可以選擇半自動或者全自動的發射方式,拉機柄位於機匣右側。AK-47的槍機動作可靠,即使在連續射擊時或有灰塵等異物進入槍內時,它的機械結構仍能保證繼續正常運作,並可以在沙漠、熱帶雨林、嚴寒等極度惡劣的環境下保持相當好的效能,而且它的結構簡單,分解容易、易於清潔和維修、操作簡便。
AK-47主要缺點是由於全自動射擊時槍口上揚嚴重,槍機框後座時撞擊機匣底,其槍機拋殼口的設計令其較難安裝皮卡汀尼導軌,機匣蓋的設計導致瞄準基線較短,瞄準具設計不理想等等缺陷,大大影響射擊精度,300米以外難以準確射擊,連發射擊精度更低,實際上它隻可以滿足以遭遇戰為主的較近距離上戰鬥的要求。
另外世界各地有許多生產者生產AK-47其質量千差萬別,如日本傭兵高部正樹回憶羅馬尼亞產的AK-47十分難操作且槍管長時間射擊會變彎,對其評價不高,且任何一本AK的操作手冊上都會明確指出要經常擦槍,防止沙塵進入槍身。簡氏曾經就SA80在阿富汗暴露的可靠性問題評論說:“步槍處在濃密的塵埃中……不能長久使用……甚至最可靠的AK-47也同樣如此。”
AK47得到眾多軍人的極度崇拜,它的設計師也不例外。卡拉什尼科夫(以下簡稱卡氏)——人們公認他是世界級槍王、世界級槍械設計大師。的確,卡氏成為武器大師不僅靠的是運氣,同時還有少見的天分和不可多得的機遇。
1919年,卡氏出生於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的一個小自耕農家庭。7歲時入讀10年製學校。據說,他童年時期就喜歡別出心裁搞點小發明。"說白了我從小就沒有接受過槍械的任何教育,也從來沒想過當槍械大師完全是自學的。"1936年,他畢業後在西伯利亞鐵路的一個部門找到一份工作,從事機車修理。那時,在本職工作之外,他最大的興趣是研究軍用裝備,對槍械等有著執著的偏愛。卡氏還從未想到會成為槍械大師,擺弄那些東西隻不過是他的業餘愛好。
衛國戰爭爆發時,19歲的卡氏應征入伍,負責駐守基輔軍區。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卡氏被召回部隊擔任T-34坦克的車長。在一次戰鬥中,卡氏駕駛的坦克被德軍炮火擊中,他身負重傷被送到後方的陸軍醫院搶救。他的生命雖然被挽救過來,但是從此卻成了殘疾人,特別是右手,後來一直都不能活動自如。卡氏當然不會想到,這所醫院竟是他走向武器設計的轉折點。
AK-47
在醫院裏,他和戰友們談起戰爭,談起武器。期間一名病友閑聊時問他,“為何隻有德軍才有自動步槍,而我們就連老式步槍都供應不足?”這一席話激發了卡氏設計一種全新自動步槍的奇想。在住院期間,他還讓護士把醫院圖書館所有關於輕武器書籍找來閱讀,其中一本叫《輕武器的演進》對他有很大的啟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