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滿足人們的好奇心,佛陀對他的弟子說:“拿一支小蠟燭來,我會讓你們知道佛死了到什麼地方去了。”
弟子急忙去拿來了蠟燭,佛陀說:“把蠟燭點亮,然後拿過來靠近我,讓我看見蠟燭的光。”
弟子把蠟燭拿到佛陀的麵前,還用手遮掩著,生怕風把蠟燭吹滅了。但是佛陀訓斥他的弟子說:“為什麼要遮掩呢?該滅的自然會滅,遮掩是沒有用的。就像死,同樣也是不可避免的。”於是就吹滅了蠟燭,說:“有誰知道蠟燭的光到什麼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麼地方去了?”弟子們你看我,我看你,誰也說不上來。
佛陀說:“佛死就如蠟燭熄滅,蠟燭的光到什麼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麼地方去了。和火焰熄滅是一樣的道理,佛陀死了,他就消滅了。他是整體的一部分,他和整體共存亡。火焰是個性,個性存在於整體之中,火焰熄滅了,個性就消失了,但是整體依然存在。”
佛陀接著說:“不要總關心佛死後去哪裏了,他去哪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為佛。等到你們頓悟的時候,你們就不再會問這樣的問題了。”
我們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對於與自己無關的事情過於關心,就會分散自己的精力。我們應該將精力放在主要的事情上,集中全力去做,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與強者競爭才能成為強者一心大師剛剃度的時候,在法門寺修行。法門寺是個香火鼎盛、香客絡繹不絕的名寺,每天晨鍾暮鼓,香客如流。
一心想靜下心神,潛心修身,但法門寺法事應酬太繁多,自己雖青燈黃卷苦苦習經多年,可談經論道起來,自己遠不如寺裏的許多僧人。
有人勸一心說:“法門寺是個召滿天下的名寺,水深龍多,納集了天下的許多名僧,你若想在僧侶中出人頭地,不如到一些偏僻小寺中閱經讀卷,這樣,你的才華便會很快光芒顯露了。”
一心自忖良久,覺得這話很對,便決意辭別師父,離開這喧喧嚷嚷、高僧濟濟的法門寺,尋一個偏僻冷落的深山小寺去。於是一心就打點了經卷、包裹,去向方丈辭行。
方丈明白一心的意圖後,問他:“燭火和太陽哪個更亮些?”
一心說:“當然是太陽了。”
方丈說:“你願做燭火還是太陽呢?”
一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當然願做太陽!”
方丈微微一笑說:“我們到寺後的林子去走走吧。”
法門寺後是一片鬱鬱蔥蔥的鬆林。方丈將一心帶到不遠處的一個山頭上,這座山頭上樹木稀疏,隻有一些灌木和零星的三兩棵鬆樹,方丈指著其中最高大的一棵說:“這棵樹是這裏最大最高的,可它能做什麼呢?”
一心圍著樹看了看,這棵鬆樹亂枝縱橫,樹幹又短又扭曲,便說:“它隻能做煮粥的劈柴。”
方丈又信步帶一心到那一片鬱鬱蔥蔥密密匝匝的林子中去,林子遮天蔽日,棵棵鬆樹秀頎、挺拔。方丈問道:“為什麼這裏的鬆樹每一棵都這麼修長、挺直呢?”
一心說:“都是為了爭著承接天上的陽光吧。”
方丈鄭重地說:“這些樹就像芸芸眾生啊,它們長在一起,就是一個群體,為了一縷的陽光,為廠一滴的雨露,它們都奮力向上生長,於是它們棵棵可能成為棟梁:而那遠離群體零零星星的三兩棵,一團一團的陽光是它們的,許許多多的雨露是它們的,在灌木中它們鶴立雞群。沒有樹和它們競爭,所以,它們就成了薪柴啊。”
一心聽了,思索了—會兒,慚愧地說:“法門寺就是這一片莽莽蒼蒼的大林子,而山野小寺就是那棵遠離樹林的樹了。方丈,我不會再離開法門寺了!”
在法門寺這片森林裏,一心苦心潛修,後來,終於成為一代名僧。
一個人若想有所作為,就必須同對手競爭並超越對手。與弱者競爭,勝算當然大,但很難成為強者。隻有與強者競爭,才能謀求自身更好地發展,才能不斷拓展生存的空間,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
強中自有強中手,總有強手在後頭“這是什麼野獸?”美洲豹看見閃電張開它的手指時,十分驚奇。它漸漸走近閃電,但閃電好像一點也沒有發覺。
“簡直是一頭蠢獸,我真想一口把它吃掉!”美洲豹想。隨後,它又高聲吼叫:“喂!和我比個高低吧!”
閃電仍然沉默不語。
“我力大無窮,武藝高強,誰敢在我麵前撒野!”美洲豹吼叫得更響了。它一會兒躥到樹上,一會兒跳到地下,顯出不可一世的樣子。
正在美洲豹驕肆狂妄,為所欲為的時候,閃電揮動火焰般的手指,霹靂一聲,卷起一陣旋風,接著是傾盆大雨。
美洲豹急忙奔到一棵大樹底下躲避,閃電立即把樹推倒。它又躲到一塊岩石下麵,閃電又把岩石劈得粉碎。雷聲陣陣,電光閃閃,雷聲震聾了美洲豹的耳朵,閃電刺瞎了它的眼睛,暴雨凍僵了它的軀體,美洲豹被徹底征服了。
這時,閃電才對美洲豹說:“現在,你總該明白了吧!世界上不隻是你力大無比。強中自有強中手,還有比你更偉大的強者呢!”
永遠都不要說自己是最強的,要知道,世界那麼大,英雄絕對沒有窮盡。那些常常自稱最強的人的下場,往往是被另外一個強者打敗。要牢記:強中自有強中手,總有強手在後頭。
千錘百煉出深山在一座寺廟裏的大雄寶殿內,一尊銅製的佛像穩重地端坐在金剛座上,莊嚴的法相仿佛佛陀昔日三十二相的再現。佛像精致的雕工,勻稱的五官六根,巧奪天工,可以想象當初雕刻師的獨運匠心。此時大殿內法會如序地進行著,虔誠的信徒呈獻香花燈燭、七寶琉璃等供養物品,並敲擊大磬高舉梵腔,梵唱悠悠,向佛陀表達衷心的禮讚。佛像慈眉善目,俯視著匍跪在蒲團上的佛弟子,宛如佛的真身。
當暮色悄悄地向大殿籠罩,善男信女便手提竹籃,魚貫走出寺院,心開意解地各自返家。於是大殿也從白日的熱鬧漸趨寧靜,隻有佛前的一對長明燈,閃爍著煢煢的光芒。夜闌人靜,萬籟俱寂,大殿突然響起了一陣騷動,佛像定睛一看,原來是陳列在案桌旁的大磬,正鼓著腮幫子,氣鼓鼓地嘟囔著。
佛像和顏悅色地問道:“大磬!你怎麼啦?誰招惹你生氣了?”
大磬憤憤不平地說:“我覺得世間太不公平了,為什麼我們兩個的待遇如此的懸殊?”
佛像還是一派不溫不火地問道:“此話怎講?你不要著急,有什麼不平,但說無妨。”
大磬不平地說:“你是青銅製造成的佛像,而我也是青銅製造的大磬,為什麼信徒對你就百般恭敬,對我卻不一樣的態度?”
佛像接著問道:“有什麼差別的態度呢?”
大磬的憤懣如泛濫的黃河,一股腦兒地瀉了出來:“當信徒到寺院來朝聖禮拜時,總是把美味的食物供養你,對你又是上香獻饌,又是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但是對我卻截然不同,說什麼拜佛不敲磬,佛祖不相信。拿起磬槌,在我的身上猛敲狂打,打得我遍體鱗傷,鼻青眼腫。為什麼我們同樣是銅製的佛具,你就接受世人的優渥禮敬,而我卻要忍受無禮的敲打。”
佛像靜靜地傾聽大磬的抱怨,然後慈祥地看著大磬,語氣柔軟地說道:“大磬!你不要憤恨難平,我告訴你其中的因緣吧。我和你雖然同樣都是青銅製造而成的,但是當初人們為了要把我雕鑄成一尊莊嚴的佛像,鼻子部位太高了,就用錐棒用力的敲打削薄;耳朵不夠深窪,就用鋼鑽使勁的挖摳;身軀不夠圓滿,就用銼刀拚命的刻鏤。這一切的千錘百煉,我都毫無怨言地忍受了下來,因此才能夠成就今日莊嚴的三十二相好,接受佛弟子的禮拜恭敬。哪裏像你,人們才輕輕敲打你一下,你就一點也不能忍耐,嗡嗡地叫個不停。大磬,我們雖然同為青銅的材料,因為我們的修行不同,因此果位也就千差萬別,福報也就各有差異了。”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閑;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石灰礦從深山采挖出來之後,要經過巨斧的碎擊,烈火的冶煉,最後才能成為潔白的石灰,長留人間。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乃至完成畢生的使命,忍耐千錘百煉的過程最為重要。
切順自然法則則生,逆自然法則則滅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麵前,傷心欲絕,於是佛陀便問:“年輕人,什麼事令你哭得如此傷心?”
年輕人:“我最愛的母親昨天去世了!”
佛陀說:“那能怎麼辦呢?如果她已經去世了,哭也不能使她起死回生啊。”
年輕人:“是的,這我明白,哭並不能使我母親再活過來,但我請求您能為我死去的母親做一些法事。”
佛陀說:“哦?我能為你死去的母親做什麼呢?”
年輕人:“請您想想辦法吧!您這麼有能力,一定辦得到的!您看,那些資曆尚淺的巫師、術士都會為死者舉行某些儀式,隻要在人間舉行某些儀式,通往天堂之門就會打開,死者便可以進入,得到入境許可證。佛陀啊!您這麼厲害,如果您為我死去的母親作法,她不僅可以拿到入境許可證,甚至可以永久居留呢!拜托您幫幫忙吧!”
這個可憐的年輕人悲痛至深,聽不進任何合理的話,佛陀決定用其他方法讓他明白。所以佛陀就說:“那好吧!你去市場買兩隻陶罐來。”年輕人很高興,心想佛陀答應替他母親舉行儀式了。他很快跑到市場買了兩隻陶罐回來。
佛陀說:“很好,把一隻陶罐裝滿奶油。”年輕人照做了。“另一隻陶罐裝滿小石頭。”他也照做了。“現在把陶罐口都封住。”他封好了。“現在把它們丟到池塘裏去。”年輕人也照做了,兩隻陶罐都沉到水底了。佛陀又說:“現在去拿根大木棒來,敲破這兩隻陶罐。”年輕人很高興,心想佛陀正為他的母親舉行非常莊嚴的儀式。
依照古老的印度習俗,人死後他的兒子就把屍體帶到火葬場,放在柴堆上點火燃燒。當屍體燒到一半時,兒子要拿一根大木棒敲破死者的頭顱。根據古老的信仰,隻要在人間敲開死者的頭顱,通往天堂之門也就打開了。所以年輕人心想:“昨天母親已被燒成灰了,現在佛陀在用敲破泥陶罐作為象征吧。”他很滿意這種儀式。
於是年輕人就聽從了佛陀的指示,拿木棒敲破了兩隻陶罐。其中一隻陶罐的奶油立刻浮了上來,漂浮在水麵上;另一隻陶罐的小石頭散了出來,沉在了水底。然後佛陀說:“好了,年輕人,我所能做的就是這些了!現在你把那些巫師、術士通通請來唱頌祈禱:“哦!石頭浮上來,浮上來。哦!奶油,沉下去,沉下去!讓我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喔!您在開玩笑吧,這怎麼可能呢?石頭比水重,隻會沉到水底,不會浮上來,這是自然的法則;而奶油比水輕,隻會浮在水麵上不會沉下去,這也是自然法則呀。”
佛陀說:“年輕人,你對自然法則了解不少,但你尚未體驗這個自然法則——如果你母親一生的所作所為都像石頭一樣重,那她必定會往下沉墮入惡道,誰能讓她上升呢?如果她一生的所作所為都像奶油一樣輕,她一定會上升進入善道,誰又能拉她下去呢?”
年輕人立刻有所頓悟,也不再執著於過往的悲痛之中了。
我們應該按照自然規律辦事,凡事不可強求,更不能扭曲事物的本質。如果執意要改變自然規律的話,必然會遭遇挫折和失敗。沉重的石頭不會浮出水麵,輕飄的奶油也不會沉入水底。一切順自然法則則生,逆自然法則則滅。順自然法則做人做事,才是智者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