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從山下上來三個女施主,一位是因她女兒出走一年多一直沒有消息的母親,為女兒的突然回來祈福,求佛幫她女兒消災免難的。第二位是代她白發老母為弟弟在外做生意發了財來謝菩薩的。隻有第三位是虔心來拜佛的。這三個人進了寺院,先去燃香,上供品,而後坐定休息,以消除剛才上山時的疲勞。
剛一坐下,突然聽到一陣嬰兒哭聲,三個人便悄悄議論起來。在寺院從未聞過嬰兒聲,第一個施主便說:“大概是哪個小和尚的私生子吧?”另一個說:“要麼是老和尚為了延年益壽請來的奶媽住在這裏供奶,把孩子也帶來了。”隻有第三個施主說:“罪過!罪過!千萬不能亂講師父的壞話。阿彌陀佛!你們要遭報應的,這肯定是法師們從哪兒為救苦救難搭救出的嬰兒吧。”正在輕輕議論間,山門外大道上又進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他們一到大殿,倒頭就拜,先拜佛,然後轉身上前給師父們磕頭頂禮,硬要塞一個紅包,師父們不要,他們說全靠師父們照顧了他們特意放在河邊的孩子,大家都被這兩個人搞糊塗了。
這時,那三位女施主起身抬起頭,她們的視線與這對男女青年的視線碰在了一起,頓時,大家都驚呆了,站在那裏半天說不出話來。原來,剛進來的女青年就是第一位女施主的女兒,因母親不同意她的婚事,一氣之下,與在外做生意的男朋友私奔,離家出走,三天前才回來。而那男青年即是女青年的丈夫,又是第二位女施主的弟弟,在外做生意幾年,發了財後與女青年結了婚,生了孩了,怕雙方父母不同意,就把孩子暫放在河邊,看著師父抱走才離開。前兩位施主這時恨不得找個地洞鑽下去,真是又悔又恨又高興。高興的是家裏添丁加人,悔恨的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為自己剛才誹謗寺院的法師而羞愧,在佛前不停地懺悔著。隻有第三位施主仍在心中平靜地念佛。
有時候有些人做有些事情的動機是很單純的,然而卻會被一些無聊之人猜忌出“是非”來,結果就把小事鬧成了大事,甚至到了無法收場的地步。因此,在不明真相之前,我們不應胡亂猜忌,亂作妄語。我們應該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對待他人,給他人充分的信任,不亂做猜忌,這樣才不會壞事,而且心中也自然清淨。
麵對某些誘惑,要遵從自己良心的選擇佛經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錢翁是毗陵(現在的江蘇武進縣)地方人,年紀已經過了半百,還沒有兒子。想到民間俚歌說:“三十無子平平過,四十無子冷清清,五十無子無人問,六十無子斷六親。”這說明一般普通的凡夫,如果沒有子嗣,常會感覺寂寞的痛苦。錢翁雖是一位忠厚長者,但並不是學佛解脫的人,那麼對於因無子而引起痛苦,自然亦不能例外。
同鄉中有一位姓喻的老人,家中還有老父母和好幾個孩子,因為人口眾多,所以家境極為貧苦,負債累累,債主紛紛上門索討,可是喻家的老老小小,都在受凍挨餓中,哪裏有錢還債呢?可憐的喻老,竟因此被抓到衙門裏去。喻老的妻女在萬分困苦中,就向錢翁求救,錢翁很同情喻家不幸的遭遇,問明他們欠債的數目,替他們如數償還,但並不收借據。最終喻老在錢翁的幫助下獲得了釋放,全家人也脫離了貧苦的生活。
喻老非常感激錢翁救助的恩德,於是便帶著妻女到錢家去道謝。錢翁的妻子看到喻老的女兒,正是十六歲的豆蔻年華,容貌生得很端正,心想自己不能生育,害得丈夫遭受無子的痛苦,覺得很對不起丈夫,心想如果能把這小姑娘娶來做丈夫的妾,就能解決錢家的子嗣問題了。她把這意思向喻老夫婦說明,喻老夫婦竟欣然同意了。
可是錢翁卻不是這樣的人,他對妻子的好意,極端反對。他嚴肅地說:“乘人急難而納其女為妾,那是不仁的事;我的本意是行善,倘若借此機會而漁色,那更是不義的事。我已是年逾半百的老翁,怎麼可糟踏人家十六七歲的小姑娘呢!我寧可沒有兒子,也不能做這樣缺德的事。”喻老夫婦看到錢翁如此高義,更加感激涕零,拜謝而退。
這一天夜間,錢翁的妻子突然夢見觀音菩薩對她說:“你的丈夫陰德很大,應該賜一個貴子給你們。”不久,錢妻果然受孕了。過了一年,竟老蚌生珠,產下一個又白又胖的兒子,錢翁夫婦喜出望外,給兒子題名叫“天賜。”孩子成人以後,還做到了都禦史的官職。
現今社會中到處充滿了誘惑,是禍還是福,還要看一個人是否能夠遵從禮法,力克其邪念。不要因為美麗而去采摘有毒的蘑菇!麵對某些誘惑,一定要學會自製,要遵從自己良心的選擇,這樣才能真正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