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訪問佛陀(2 / 2)

觀音菩薩說:“富翁丟掉了錢包對他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無傷大雅。對於窮人來說有了這筆錢就可以為他的孩子治病,可以有衣服穿有食物吃,可以救一家人。但是這些都不重要,最嚴重的就是那個年輕小夥子,如果那個富人一直糾纏下去延誤了他出海的時間,他還能保住一條性命,而現在,他乘坐的那條船正在沉沒……”

很多時候,盡管我們的內心是善良的,想著去幫助別人,而且還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但卻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判斷是非對錯,很容易忘記想一想別人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然而事物總是有兩麵性的,在我們覺得是對別人好的時候,卻也可能危害了他們。

真正能夠解脫你的,隻能是你自己有個人感到非常苦惱,他背上行囊去找佛陀,為他滅除苦難,佛陀聽完他的述說後,說道:“真正能夠解脫你的,隻能是你自己。”

那人不解地問道:“可是,我心中充滿了苦惱和困惑啊!”

佛陀慈悲地解釋道:“是誰給你心裏放進了苦惱和困惑呢?”

這個人沉思良久,沒有說話。

佛陀繼續開示:“是誰放進去的,就讓誰拿出來吧。”

這個苦惱的人終於有所領悟。

生活中的煩惱都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別人友善的勸解也不能減少多少。解鈴還須係鈴人,心病還需心藥醫。自己的苦惱不過是自己的一種執著,能夠解脫自己的隻能是自己。

如果認為是正確的,就要堅持自己的主張大梅禪師學禪已經了很多年了,盡管他學習十分努力,但是一直沒有悟道。

有一天,他去請教馬祖禪師:“佛是什麼?”

馬祖禪師回答:“即心即佛。”大梅禪師恍然大悟。

開悟後,大梅離開了馬祖禪師,下山弘揚佛法。當馬祖禪師聽說大梅開悟的時候,不太相信,心想:“以前他學了那麼多年佛法,怎麼一下子就開悟了呢?不妨叫一個人去試試他!”於是馬祖禪師派自己的弟子前去試探大梅。

這個人見到大梅禪師,就問道:“師兄,師父說了什麼話讓你頓悟了呢?”

大梅回答:“即心即佛。”

這個人說:“師父現在已經不說‘即心即佛’了!”

大梅驚奇地道:“哦!那他現在說什麼?”

那個人說:“老師現在經常說‘非心非佛’。”

大梅聽了以後,笑著說:“這個老和尚,不是存心找人麻煩嗎?我才不管他的什麼‘非心非佛’,我依然堅持我的‘即心即佛’。”

這個人回去將事情的經過告訴了馬祖禪師,馬祖禪師激動地說:“梅子真的成熟了。”意思是說,大梅真的是開悟了。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主見,如果我們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就要堅持自己的主張,不要人雲亦雲,受別人的控製。隻有這樣,才能有屬於自己的見解,從而使自己變得傑出。

謙讓是一種美德,過分謙讓就成了一種罪過有一對好朋友,一個叫謙讓,一個叫貪欲。他們約好一起到天庭去,他們帶的幹糧基本都夠他們路上吃的。為了體現無私的友愛精神,他們在路上謙虛地你推我讓,時間也因此耽誤了一半。再這樣讓下去也不是辦法,貪欲開始想,既然你不要,我要。於是他把謙讓的東西吃了。

後來在路上出現了奇怪的事情。貪欲吃了謙讓的東西以後,覺得胃口大開,吃了還想吃;而謙讓為了體現他的度量,即使餓得走不動,對貪欲總是有求必應。一個是餓得走不動,一個是過飽走不動。然而在天黑前,他們還是到達了南天門。

但是他們卻同時被二郎神攔在了南天門外。

貪欲說:為什麼不讓我們進去?二郎神說:因為你太貪,把朋友的東西都吃了。貪欲說:可是那都是他給我的呀。二郎神說:哪怕人家主動,哪怕人家心甘情願,你也不能無視於對方的饑腸轆轆。你連這點道理都不明白,如何進天庭?

謙讓說:那麼我呢?為了讓貪欲吃飽,我都快餓死了呀。二郎神說:如果說貪欲進天庭的可能有萬分之一,那麼你進天庭的可能連十萬分之一都不到。謙讓不解其意。二郎神說:把自己餓成這個樣子,絕不是美德。你把天庭當成劇場,把玉帝當成觀眾了。

謙讓固然是一種美德,但謙讓也要分對誰,也要掌握分寸。對於一個貪婪的人,我們無須過分謙讓,因為你謙讓他,他就會得寸進尺。這樣一來,你不但幫不了他,也會使自己受損。從這個意義上說,過分謙讓絕不是一種美德,反而會成為一種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