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惶惶逃亡路之一:給慈禧太後找不來一碗綠豆湯(1 / 2)

8月14日晚,八國聯軍突破北京外圍防線進入北京城內。那天正趕上宮內祭祀日,是日夜晚,皇上正在拈香,洋兵已經進城,宮裏全然不知。聽到槍彈啾啾地叫,慈禧太後還以為是鳥叫,後來才覺著不對勁,夜間哪來鳥叫。

突然,李蓮英跪在簾子外奏報道:“老佛爺,洋兵已經進城了,該躲避躲避啦。”慈禧太後慌忙起身,急問:“皇上在哪兒?皇上在哪兒?趕緊通報皇上,麻溜點兒過來。”

太後可沒有忘記皇上--皇帝丟了,慈禧太後的命數也可能就到頭了。聽到慈禧的召喚,光緒頭戴著紅纓帽子,身著補服趕過來。慈禧說:“瞧你這身裝束打扮,哪兒能走得出?”皇上邊走邊脫穿戴,把朝珠纓帽、外褂都扔了,隨手抓到一件長袍穿上。太後叫來小太監給她梳頭,換上普通人的穿戴,盡量往鄉裏人模樣打扮。

8月15日淩晨,忙活了大半夜,慈禧太後帶著皇上,大步小步地一路踉蹌,趕到了後門外。等候在後門外的當值步兵統領善耆,早已備下一乘騾車。太後和皇上急忙上車,向德勝門方向跑去。善耆騎著馬帶著兵勇,跟隨在後頭保駕前行。

宮內和宮外的高官貴胄們,跟著太後和皇上風風火火趕到德勝門外,聚集起約摸有幾千人,眾人惟恐洋兵追趕,不敢停留,拚命狂奔,連夜逃到昌平州。兩宮倉皇出宮,先期沒下廷旨,鑾駕到達昌平城下,守城官員堅閉城門,不斷鳴槍警示。兩宮不得已,繞城而過,繼續趕路。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在眾多扈駕人員簇擁下,走上了逃亡之路。在這危急時刻,肅親王善耆,被授封

“禦前行走”,扈從逃亡。

善耆撇下病榻上的老母,沒有和嬌妻告別,默念著硝煙中傾倒的肅王府的宮室,心中充滿辛酸和憂傷,暗暗罵道:“真是‘亂世多孽子’,大清朝的孽子們把朝廷弄成這般模樣,將來有何臉麵去見太祖、太宗?”

清晨,天降大雨。出逃的人流闖到貫市,善耆向當地一位老人討來一張麵餅和一盤炒青菜,太後和皇上分著吃了,其他人都餓著肚子。

慈禧太後對善耆說:“最好給老婆子和皇上一個人上一碗綠豆湯,有點兒稀的喝就好了。”

善耆努力了,但沒能完成聖命。過居庸關時,太後和皇上各自喝了半碗涼水,太後和皇上昔日的威風完全隨風飄散,體麵喪盡。

善耆心裏頭很焦急,他想竭盡臣子的職責,不能讓太後和皇上挨餓。善耆急中生智,他找來延慶知州秦奎良,讓他給懷來縣下一道“急牒”,叫懷來縣務必為兩宮備辦好吃食,備辦滿漢全席一桌。

懷來知縣吳永麵對知州秦奎良發送來的急牒,心中難免有些犯嘀咕。他估計兩宮聖駕肯定夜宿在岔道,離懷來縣境僅有50裏路程,一天後抵達懷來。

惶惶逃亡路之二:慈禧太後的哀哭

在24小時內,叫他備辦滿漢全席一桌,比登天攬月還難。衙內有人勸吳永棄官逃避,硬著頭皮置辦,也撈不到一個“好”來,一旦聖上怪罪下來,豈不自討罪遭。經過再三思量,吳永力排眾議,認為自己吃朝廷俸祿,天子遇難不能逃避,是禍是福,聽天由命。

岔道離懷來所屬的榆林堡,僅僅25裏,由榆林堡到懷來,又是一個25裏,預計17日鑾駕必當啟蹕。第一站就是榆林堡,向來大差過境,都在榆林堡迎駕,給聖上預備茶點打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