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住嘴

電話鈴響,媽媽趕快跑去接聽,看起來她似乎一直在等這個電話,

“喂,你好!是的,你好,我一直在等你電話呢。”

“嗯,是的,就是這個問題,選擇起來真是太麻煩了,有替代品嗎?”

“啊,媽媽,哥哥搶我東西,媽媽——”那邊媽媽焦急地商討著什麼,這邊兩個孩子開始鬥起嘴來。

“別吵,沒看見媽媽在聽電話嗎?”媽媽回頭嗬斥了一聲,但效果似乎不是很明顯。

“嗚嗚,媽媽,他打我……”孩子這麼哭叫著,媽媽那邊根本聽不清電話裏頭說什麼,而且剛好有一個問題他們達不成共識,媽媽正氣憤著呢。

“吵什麼吵!都給我住嘴!”媽媽憤怒地吼出來。

馬卡連柯說過,心平氣和的、認真的和實事求是的指導才是教育應有的外部表現,而不應當是專橫、憤怒、叫喊、央告、懇求。

上麵的媽媽之所以憤怒地叫喊,是她情緒的一種發泄。因為她遇到了一些令她心煩的事情。談話出現了分歧,孩子還一個勁地打鬧……這令她情緒非常地激動。她希望這個時候孩子們是安靜的,當孩子們的吵鬧行為無法讓她忍受的時候,她便發火了,企圖通過這種方式來阻止他們的行為。

大多數家長在這種情況下也會對孩子吼叫吧!

我知道很多家長在吼出一半的時候就已經後悔了,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情緒將會影響到孩子。是的,的確如此,孩子不知道你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們不能體會你遇到的種種麻煩,突然地發起脾氣來會讓孩子大吃一驚,他們甚至在你吼完以後也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如果你要告訴孩子,在我接電話的時候,我需要安靜的環境,那麼你直接心平氣和地告訴他們好了。隻要是有一點思維意識的人他們都會支持你的,除非你遇上了一個十足的小搗蛋,但是我相信你會有更好的辦法來解決他,當然,並不是吼叫!

每一次,當我們冷靜下來的時候,就會有更多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些讓人頭痛的問題。

孩子們對周圍的情緒總是很敏感的。他們也許會被嚇著,也許會停止所作所為,但是他們意識不到自己錯在何處,這一點就使得我們的教育使去了意義。

而且,一個家庭總是大吼大叫,我並不以為那是和諧的象征。如果一位原本很慈愛的母親,突然對孩子吼罵起來,那她就不那麼親近可愛了,嚴重的會影響到原本和諧的親子關係。誰願意和一個喜怒無常的人友好地相處呢?

電話鈴響,媽媽趕快跑去接聽,看起來她似乎一直在等這個電話。

“喂,你好!是的,你好,我一直在等你電話呢。”

“嗯,是的,就是這個問題,選擇起來真是太麻煩了,有替代品嗎?”

“啊,媽媽,哥哥搶我東西,媽媽——”那邊媽媽焦急地商討著什麼,這邊兩個孩子開始鬥起嘴來。

“孩子們,媽媽現在正在聽一個重要的電話,我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我相信你們可以幫我想個辦法,對嗎?”媽媽握住電話的一頭,對孩子說。

(大家都知道,孩子是最喜歡被認可的,特別是能夠幫助到大人的忙,那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呀,所以,吵鬧聲沒有了。兄弟倆似乎達成了共識。)

媽媽繼續和電話一頭交流著,她很感謝孩子們為她創造了一個安靜的環境,當一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她回頭看了一下孩子們,她想知道他們如此安靜地在做什麼。這一看讓媽媽嚇了一跳,兩個孩子的確保持了安靜沒有發出一點聲音,但卻是在你一下,我一下地推打。

“哥哥,我希望你能幫到媽媽一些忙,而不是給媽媽添麻煩,我相信你能處理好這件事,在媽媽結束電話之前。”媽媽沒有辦法放下電話來教育他們,所以給了大兒子一個機會,讓他去處理。

(媽媽真的不容易,很多時候大人們已經吼出來了,哪裏還有那個心情好好地和他們說話,但是她做到了,並且效果是很明顯的。大兒子覺得在媽媽眼裏他是個大男子漢了,交給他這樣的任務是對他的完全信任,他不能讓媽媽失望,所以他開始檢討自己,然後給弟弟道歉,等到媽媽放下電話,兩個孩子已經手拉手出去玩了。)

大人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孩子們通過觀察大人對每一件事情的反應來學會處理問題的辦法。如果我們總是那麼激動,那麼不冷靜,在我們身邊長大的孩子也會學到這一點,這並不是一個好習慣,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願意孩子學到這些。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的,在我們做這些影響他們事情的時候就想清楚,孩子看到這些會接受到什麼樣的信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