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不準哭

“砰。”

一隻花瓶碎了,爺爺抬頭一看,隻有碎花瓶和李靜在那裏。

“你這孩子三天兩頭給我搗蛋,是想要我的命呀!”

“爺爺不是我弄碎的,是貓!”孩子說這話的時候,貓已經跑遠了,它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錯而躲起來了。

“錯了就錯了,還要怪貓,貓都沒有在這裏。它怎麼弄的?”

“嗚嗚……真的不是我。”覺得很受委屈的李靜哇哇地哭了。

“不準哭!你還委屈了,你?”

不說還好了,一說小家夥更委屈了,哭個不停。

哭,其實是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如果心裏有委屈、難受或者傷心的事,一直憋著不釋放出來,如此那將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而且久了是有損身體健康的。我看見過一篇文章,說哭是一種情感治療的有效方法,流淚對身體也是有幫助的。

孩子之所以哭,是因為爺爺錯怪了他,他覺得委屈,所以就哭了出來。而爺爺說“不準哭”卻不是在認同他受委屈的情況下提出的,而是覺得孩子有些無理取鬧,明明是他錯了還怪貓!孩子對此不能接受當然哭得更厲害了。

爺爺沒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就把責任歸於孫子。的確是做得倉促了。透過這,至少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爺爺對孫子還不能夠充分地信任!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在家庭中,如果有人還對家庭成員存在著某種不信任,那他們的關係將很難保持愉快。

一起生活,發生摩擦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存在著某種不信任那就將惡化感情。

家長對孩子需要有足夠的信任,這樣孩子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分量和在家人麵前的重要。如果連家長都不信任自己家孩子,那孩子又到哪兒去找信任呢?如果家長總是傳達出這樣一種不信任的信息,孩子自己也會慢慢地懷疑起自己來,自己對自己都不再信任了。沒有信心的人會做出什麼成績來呢?

再者,當孩子哭的時候,一味地禁止,實施自己的強權主義,會讓孩子感覺被鎮壓了一般,所有的思想、行為都被禁錮不能釋放。

大人傷心的時候也會哭,更何況是孩子呢?當孩子在我們麵前哭的時候,我們更要去想為什麼他會哭,是因為我們錯怪了他們嗎?還是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了而自愧呢?

“砰。”

一隻花瓶碎了,爺爺抬頭一看,隻有碎花瓶和李靜在那裏。

“你這孩子三天兩頭給我搗蛋,是想要我的命呀!”

“爺爺不是我弄碎的,是貓!”孩子說這話的時候,貓已經跑遠了,它好像知道自己犯了錯而躲起來了。

“錯了就錯了,還要怪貓,貓都沒有在這裏,它怎麼弄的?”

“嗚嗚……真的不是我。”覺得很受委屈的李靜哇哇地哭了。

“真的是貓?”(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是非常重要的,你將會了解到一些你眼睛看不到的實情。)

“嗯,我剛剛走到這時,貓從那跳過來,結果就撞在花瓶上了,我試著去救花瓶的,但是還是遲了一步……”

“是這樣的?”

“是的。然後,貓就跑到廚房去了,我想它現在一定在害怕呢,因為它做了壞事。”

爺爺走來了,看見了貓的小爪子印,知道自己的確錯怪了孫子。

“小靜,是不是特生爺爺的氣?對不起呀,爺爺錯怪你了!”爺爺邊說邊做著非常誠懇難過的表情。

小家夥睜著大眼睛,望著爺爺,也不哭了,還主動地承擔了打掃碎花瓶的責任。

不管是大人也好,小孩子也罷,生氣、哭泣都是因為有事情令他們的情緒發生了變化,就連抱著玩具睡覺,在孩子們看來那也是有足夠的理由的。如果你隻是想讓他暫停某種行為,而僅僅是說不準這不準那等話語,其根本的問題是沒有解決到的。

人的情緒是需要適當地發泄的,這也是一種心理防禦的有效方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