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的大多數的家庭對孩子的性教育還仍然處在缺位狀態。仍然有很多家長抱著羞澀和“無為而治”的心態。2009年4月22日廣州日報刊登了一則新聞《90後少年的性交易:性認知僅5.9%來自學校家庭》,隨後瞬時便被中國新聞網、中國網、網易等各大網站轉載。事件備受關注的起源在於《令人汗顏的佛山90後提出性要求錄音》的帖子引發的“錄音門”事件。
5.9%多麼令人震撼的數字!也許,我們有著相同的疑問。現在學校都開設有青春期性教育課或者生理衛生課的呀?學校對孩子進行性認知教育的覆蓋麵不到百分之百,但也不應該有那麼小啊。據廣州日報報道,這個數據的來源於大洋網佛山頻道、佛山本地論壇天天新網站的一項網絡調查,共有1000餘名網友參與了這項調查。也許數據並不是很權威,但是確實從一個側麵反映了家庭以及學校在未成年人性教育方麵的缺失問題。
同時,也向我們的家長和學校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對孩子的性教育不能僅停留在生理教育以及生理保健的方麵,而且還必須對青少年性道德、性責任的進行教育。
現在,越來越多家長也開始意識到孩子的性教育問題是個不容回避的問題,但是,思想並不等於行動。大多數家長仍然對孩子的性教育有點不知所措,當遇到孩子突如其來的問題的時候,存在著行為上的回避。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網友,都是媽媽級的人物,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她曾經問過我這樣一個問題:
她有一個孩子,起名琳琳。小家夥兒今年六歲的時候,有一次趴在她的肚皮上問,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呢?貝貝(她的一個小夥伴,鄰居家的小孩)說他是從媽媽的肚子裏跑出來的,他媽媽肚皮上還有個大傷疤呢,為啥你的沒有呢?眨巴著她的大眼睛忽閃忽閃地期待地看著她。
聽到孩子的問題網友很吃驚,小家夥長大了,開始思考問題了。網友摸著她的頭告訴她,琳琳也是從媽媽肚子裏跑出來的。“可是,我是怎麼跑進媽媽肚子裏去的呢?”她思索了一會兒又馬上問。
網友的問題就來了:當時她就像自己小的時候被告知的那樣,告訴琳琳,她是從媽媽的胳肢窩裏鑽出來的。弄得一整晚,孩子都在看她的胳肢窩。
孩子常會問父母:我是從哪兒來的呀?很多父母羞於回答,或是嚴厲斥責孩子的做法或者告訴孩子他是從“胳肢窩”或者“石頭縫”裏跑出來的都是不恰當的,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性問題,並引導孩子認識性。
正如,上文廣州日報報道的那樣,目前,中國的大多數的家庭在孩子的性教育還仍然處在缺位狀態。仍然有很多家長抱著羞澀和“無為而治”的心態。在2009年4月首師大性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小學青春期健康教育交流研討會”上,與會專家表示,現在青少年生理心理發育提前。據統計,目前三分之一的十一二歲的小女孩兒都已經進入月經初潮期。性教育應當提前至小學階段,幫助小學生認識性別角色、改變言語等舊有習慣,利於他們進入青春期後培養健康的性觀念和交往行為。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把對孩子的性教育提上生活日程,
就像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樣,對於性的認識也會關係到孩子一生的幸福。據一則新聞報道:在北京宣武區曾經召開了一個“萬人家長大會”,會議上公布,在北京某婦產科醫院裏竟然有一個十歲的小女孩誕下一名女嬰。這也使得,“在孩子成年或者將要結婚的時候再告訴孩子這些也不遲的”傳統觀點受到了衝擊。
那麼,我們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父母應該放平自己的心態,坦然麵對孩子性教育的問題,開誠公布地與孩子討論性及性器官的基本常識,讓孩子知道大人對此所持的態度。告訴孩子性器官與身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都是健康人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它們擔負著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們有責任好好對待它們,保護它們。通過大人的語氣、眼神和表情,讓孩子察覺到,知道成人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同時要注意孩子的身體發育到了什麼程度,話題要適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