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感恩(7)(1 / 1)

再次,父母要帶孩子參加一些有感恩意義的活動。比如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參加募捐活動,提前給孩子講明白募捐的意義,讓孩子從這個活動中體驗到回饋社會責任。我從1990年開始從事各類慈善或動,在孩子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都不失時機地讓她參加,如:1997年我策劃組織的扶弱濟貧奉獻愛心萬人慈善義演、馬來西亞國際愛心節、湖南水災大型慈善義講等慈善活動,都讓孩子參加,並捐出他的零花錢。在這一過程中,父母應做到“以情感人,讓感恩意識深入到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而不是單純的說教,這樣可以使孩子更深刻地了解感恩的意義,從而願意自覺回報生活,回報社會。

麵對不同的感恩對象,也會有不同的感恩方式,孩子感恩的對象應分為以下幾個方麵:

一、感父母之恩

父母為孩子辛苦操勞一生,就算孩子從現在開始報答父母,也還是無法償還這份恩情。不過父母付出的時候從沒想過要孩子回報什麼,隻要孩子懂得感恩,心中知道父母們為他們的付出,就已經足夠了。

1962年,陳毅元帥出國訪問回來,路過家鄉,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親。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非常高興,剛要向兒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換下來的尿褲還在床邊,就示意身邊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陳毅見到久別的母親,激動不已,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過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娘,我進來時,你們把什麼東西藏到床底下了?”母親看瞞不過去,隻好說出實情。陳毅聽了,忙說:“娘,您久病臥床,我不能在您身邊伺候,心裏非常難過,這褲子應當由我去洗,何必藏著呢。”母親聽了很為難,旁邊的人連忙把尿褲拿出,搶著去洗。陳毅急忙擋住並動情地說:“娘,我小時候,您不知為我洗過多少次尿褲,今天我就是洗上10條尿褲,也報答不了您的養育之恩!”說完,就把尿褲和其它髒衣服都拿去洗得幹幹淨淨,母親欣慰地笑了。

陳毅元帥為病母洗尿褲的故事讓人感動不已,他“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的孝道不知教育了多少人,感動多少人。然而,在當今社會裏,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時,不知感恩父母,不孝順父母,甚至遺棄父母的現象卻與日俱增。

二、感老師之恩

那是一所建在半山腰上的小學,大山位於所在的地方是極其貧瘠的山區。那裏的交通條件非常差,要進一趟縣城需要走幾十裏的山路,然後坐一個小時的拖拉機,之後再換乘兩個多小時的班車。那裏有點文化的人都盼望著能走出去,沒有人願意到半山腰上的小學去當老師。

她是從省城裏到山溝溝裏的唯一一個援邊教師,來了一年多的時間,和本地的一個教師一起,兩個人就組成了小學所有的師資力量,好在學生也不多,隻有18個。於是兩個人分工,她教語文、音樂和美術,另一個老師教數學和體育。她心裏其實很苦,20幾歲的如花年紀,不是在大都市裏生活,而到了這窮鄉僻壤裏支教,有時她真想一走了之,但每次看到孩子們那求知若渴的眼神,心又軟了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