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感恩(6)(1 / 1)

第三節父母應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學會“感恩”,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中心,他們習慣了被寵愛,被眾星捧月,這就導致了他們心中隻有自己,沒有別人。讓他們學會“感恩”,其實就是希望他們能夠懂得尊重他人。當孩子在對他人的善行表示感謝時,自己就會想今後也要這樣做,這就給了孩子一種行為暗示,讓他們從小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是應該去做的,讓他們懂得去愛別人、幫助別人。

學會感恩,要先學會知恩:父母的養育之恩、師長的教導之恩、朋友的幫助之恩……讓孩子學會感恩,關鍵是要通過家庭、學校的教育,讓孩子明白要對一切都心存感激。隻有如此,孩子才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個生命,才會尊重每一份平凡的勞動,才會更加尊重自己;隻有如此,孩子的一生才會少了許多的怨天尤人,少了許多的憤世嫉俗。

知恩圖報是對所有孩子們最起碼的要求,父母要培養孩子在心裏保有一份愛,父母是怎麼愛他們的,他們就應該怎麼愛父母;師長是怎麼培養他們的,他們在成才之後就應該怎麼報答師長;朋友是怎麼幫他們的,他們就應該在朋友遇到困難時施以援手……沒有感恩意識的孩子,永遠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感謝幫助過他的人,並且終將被社會所遺棄。所以父母們一定要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

關於感恩教育的方法,給父母提如下幾條建議:

首先,父母要有意識地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如果父母們隻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在孩子麵前的話,孩子就無從感受到父母對他的付出。前段時間有一則新聞說:一位年近60的父親,為了給女兒籌集讀大學的學費,不僅堅持在工廠做一些力氣活,還利用周末時間去學了修車技術,然後就在自己家附近擺起了小攤位,利用下班和周末的時間給人修起了自行車,一擺就是四年。每次女兒回家,他都會把那些修理自行車的工具藏起來,她女兒竟然直到畢業,都不知道父親為了自己的學費如此辛苦。這位父親的“無言的大愛”固然十分珍貴,也讓人感動,但並不能始終如此。有時候,愛就要讓孩子知道,他們知道了父母對他們的愛,對他們的付出,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愛心,引發他們發自內心的感恩意識。

其次,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一些知恩圖報的典型事例。我國曆史上關於感恩的事例是很多的:諸葛亮為了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傾其一生,鞠躬盡瘁;民族英雄袁崇煥去世後,佘家義士“冒死葬忠魂”,從此後子子孫孫,17代人為他守墓守了370多年……即使是今天,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感恩的事例。CCTV2005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陳健,因為1969年在一次與洪水搏鬥搶救國家財產時,被金訓華救了一命。在金訓華犧牲後,陳健決心義務為戰友守墓,並發誓要“一輩子陪著你。”為此,他再沒離開過金訓華犧牲的那個地方,一直在金訓華烈士的墓地守了37年。這些真實的感恩事例,怎會讓孩子們不感動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