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感恩(11)(1 / 1)

再說說關於你爸爸的有趣的事情吧。還記得你兩歲的時候,有一段時間爸爸媽媽工作都很忙,就把你送去奶奶家呆了幾天,在你到那裏的第二天,你的爺爺打電話回來說,抱著你在窗邊看風景的時候,鄰居家的一個男人開著和你爸爸差不多的車回來了,他也帶著眼鏡,和你爸爸差不多,你以為他就是你的爸爸,高興地拍手叫爸爸,可是當你看到“爸爸”並沒有回到奶奶家,而是去了隔壁,你當時哭得可傷心了,以為爸爸不要你了。你爸爸在電話裏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看到他的眼圈都紅了,寶貝,我從來沒有看到過你爸爸這樣脆弱過,我相信這種感覺也是他從未有過的吧。

爺爺奶奶也要感謝寶貝,因為有了你,爺爺奶奶家裏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姥姥姥爺也是想外孫想得不得了,每次打電話都說一定要把寶貝接回老家一段時間……寶貝,你給我們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帶來了太多的快樂,我們大家都很感謝你的到來。

還有一對父母講過這樣一件事:記得有一年的過新年,一大家子的親戚都聚到孩子的奶奶家吃年飯,飯桌上,孩子的爺爺問她新年有什麼願望,孩子想了想說: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父母能夠不再生氣,不再吵架,一家人和和睦睦地相處。結果那頓年飯,成了家裏人對我們夫妻倆的批評教育會。其實我們心裏還是非常感動的,從那以後,我們很少鬧矛盾了,對孩子的態度也有了很大的好轉。以前總是動不動就批評,現在也學會了溫和地給孩子講道理,鼓勵多過批評。

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的,他們隻是單純地希望家裏多一些歡笑,少一些爭吵,很多時候,孩子是我們心靈的淨化劑,難道我們做父母的不應該為此而對孩子感恩嗎?

我在朋友家曾經看到過這樣一件事:朋友讓9歲的女兒幫忙去洗了一些水果,當她女兒把水果端上來的時候,朋友微笑著對女兒說了聲“謝謝”,她的女兒也衝母親笑了笑,就進屋做作業去了。我問她:“你這個當媽的,怎麼對自己的孩子也這麼客氣啊?”她說道:“我和她爸爸常教她得到了別人的幫助要感謝,要感恩,如果連我們自己都做不到,又怎麼指望孩子能做到呢。”的確,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跟別人說話時,講禮貌是必須的,但在自己孩子麵前則是多餘的。所以,許多家長對孩子說話習慣於使用祈使句、命令句,很少顧及孩子的感受,更吝於在孩子麵前說“謝謝”。

我後來常常告訴身邊的父母,不能因為孩子小就忽略了對他的尊重,更不能因為我們是他們父母,就對他們省去了應有的感謝。孩子是在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中長大成人的。試想,如果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感覺不到我們對他的感謝,看不到我們對別人的感謝,那他又怎麼能夠做到感謝別人,感謝父母呢?讓我們的孩子學會感恩,又將從何談起呢?

父母應該對孩子感恩。我們不能忘記,因為有了孩子的存在,讓我們每天的生活變得更有生機,也擁有了更多難忘的記憶;他們讓我們的生活中少了些風花雪月的浪漫情懷,卻多了沉甸甸的責任和無限的希冀;甚至是我們對孩子的每一份牽掛中,都還包含著無數的幸福和喜悅。

父母應該對孩子感恩。因為是孩子讓父母學會了無私地奉獻愛心,並讓我們的快樂不斷地增長;是孩子讓父母學會走出傷感,並讓我們迅速地遺忘憂傷。

孩子的成長讓父母們也從中再次溫習了自己的成長經曆。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隻有說教和引導,我們還要學會充分享受他們帶給我們的幸福快樂。

對孩子感恩!但願越來越多的父母會感受到這種心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