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怎樣提高兒童免疫力(1)(1 / 2)

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人體避免瘟疫傳染的能力。什麼是瘟疫呢?流行性感冒,譬如2009年流行的甲型H1N1流感,2003年春天暴發的SARS,還有多次流行的手足口病等,這些傳染性疾病都可稱之為“瘟疫”。免疫力低下時,感染病毒後,人體就很容易發病。如果免疫力強,即使感染病毒,人體也不容易發病。

我們的古人對免疫力有著很深刻的認識,雖然那個時代沒有“免疫力”這個詞。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有這麼一段話: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避免外邪的感染,對於各種邪氣(虛邪賊風),要盡量躲避(避之有時);保持正氣的旺盛、陰陽的平衡,自己能做到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就能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真氣內存,就不會患病了!

隨著現代臨床醫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人體免疫的要求越來越高,也就是說,人們試圖自由地控製人體的免疫力,譬如:對付病毒或者細菌感染時,人們想提高免疫力。對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醫生們又要求他的免疫力下降,以減少排異反應。對於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的免疫係統對自身的組織進行破壞、吞噬,譬如紅斑性狼瘡、皮肌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人體的免疫力越強,危害越大,因此,治療上也要降低其免疫力。

古人利用香藥進行免疫

免疫學既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又是一門古老的學說。所謂新興,是指現代免疫學的發展迅速,日新月異。說古老,是因為我國古代人民很早就發明了各種免疫療法,並在實際生活中有效地運用著。譬如馬王堆漢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記載了佩戴香囊預防疾病,可以“避穢”。香囊中包裹一些香藥,主要是藿香、佩蘭、艾葉、菖蒲、白芷、薄荷、吳茱萸等。還有的將香藥置於熏爐中,燃燒香料進行空氣消毒、殺菌,以免除瘟疫的侵襲。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不僅記載了某些藥物的栽培技術,而且介紹了一些作物的藥用價值。他在“種椒”和“種茱萸”中明確地說,將椒放在“臥室”和井中,可以除瘟疫,“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井中,用此水者,無瘟病。”

中國醫學史上還有一則典故“橘井泉香”也與免疫有關。相傳西漢時湖南有一位叫蘇耽的道人,身懷絕技,後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囑咐母親,明年將有疾疫流行,到時可用井中之水泡橘葉來救治。第二年果然發生大規模疫情,他的母親便遵照囑咐,用井中之水泡橘葉施救眾鄉鄰,顯奇效,一時傳為佳話。這則“橘井泉香”典出《列仙傳》之《蘇耽傳》,清代閩人陳夢雷編纂的《古今圖書集成》就將其收入《醫術名流列傳》之中,流傳甚廣。用橘葉泡水就可以增強免疫力,對付大規模的疫情,這也是我們古人的智慧與發明。

小貼士

橘葉疏肝,行氣,化痰,消腫毒。治脅痛,乳癰,肺癰,咳嗽,胸膈痞滿,疝氣。

記得我上小學時,正遇到甲肝流行。為了預防甲肝,學校裏支起了大鐵鍋,放上茵陳蒿、大棗煮水,所有的學生每人每天喝上一大碗(大約500毫升),連續喝了一星期,有效地預防了甲肝的流行。

去年,我到太原出差。太原最有名的土特產,當屬老陳醋了。導遊帶我們去太原的老陳醋廠參觀。還未到醋廠,大家卻已聞到了濃濃的老醋味。導遊介紹說,在醋廠工作的職工由於經常嗅聞這濃濃的醋味,很少感冒,什麼禽流感、SARS的,全都被這濃濃的醋味殺死了。看來用醋進行室內空氣熏蒸、提高人體免疫力、抵抗流感是有實驗室根據的。醋廠不就是一個大的實驗室嗎?

打口藥——古人這樣提高兒童免疫力

一位朋友的孩子剛滿月,我前去看望。孩子長得很精神、可愛,話題自然從孩子的健康談起。朋友說:“孩子一出生,醫院的醫生就給孩子服用了頭孢類的抗生素。”我問:“為什麼一生下來就服用抗生素呢?”朋友轉述醫生的話說是為了預防新生兒肺炎。噢,原來是預防性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