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打口藥方及服用方法
方一
處方生大黃1.5克黃連1.5克生甘草1.5克
功能清熱解毒,瀉下胎毒。
適應證母體火旺者,或胎兒皮膚紅赤。
禁忌證若小兒瘦小,色白,呈虛寒體質,或體質弱者,不可用本方。或者母體虛寒者,也不可用。
用法將上述藥物混均勻,放入玻璃杯中,加入沸水200毫升,泡10分鍾,濾出藥液澄清。待溫度適宜,用湯匙舀出一湯匙,用紗布卷成蓬鬆的紗布卷,蘸藥汁適量,放入初生兒口中,使其吸吮數口,待胎糞排淨後,再給其喂乳。
方二
處方當歸尾1.5克桃仁1克赤芍1.5克紅花0.6克連翹1.5克酒炒大黃0.5~1克生甘草0.6~1克
功能清熱解毒,活血,瀉下。
適應證母體火旺者,或胎兒皮膚紅赤。可根據小兒體質稟賦的強弱、皮色紅赤的程度決定用不用上方或量的多少。
禁忌證若小兒瘦小色白,呈虛寒體質,或體質弱者,不可用本方。或者母體虛寒者,也不可用。
用法上述藥物,加水400毫升,浸泡1小時,沸後小火煮20分鍾,濾出藥液澄清,取100毫升藥液,裝入奶瓶,使之保持適宜溫度。小兒出生洗浴斷臍後,可使其吸吮奶瓶數口,約12小時內,排下黑色胎糞(胎毒隨之而下),直至排除嫩黃色稀便(即藥汁顏色,胎毒已瀉盡)後,再給新生兒喂乳。
方三
處方生甘草1.5克淡豆豉1.5克
功能宣透緩解胎毒。甘草,別稱國老,味甘性平,能解百毒,用甘草一味藥下胎毒,為曆代醫家稱頌。淡豆豉具有輕清宣發胎毒的作用。
適應證適用於怯弱、瘦小色白的初生兒,或者母體素弱者的新生兒。尤其在嚴寒的冬季出生的體弱新生兒更為適宜。
禁忌證皮膚色紅、火性體質的新生兒不宜服用。
用法將上述藥物混均勻,放入玻璃杯中,加入沸水200毫升,泡10分鍾,濾出藥液澄清。待溫度適宜,用湯匙舀出一湯匙,用紗布卷成蓬鬆的紗布卷,蘸藥汁適量,放入初生兒口中,使其吸吮數口,待胎糞排淨後,再給其喂乳。
方四
處方黃連3克
功能清熱解毒。黃連味苦,既能清熱解毒,少用又能開胃。現代醫學也證實苦味可刺激味蕾,增進食欲。
適用證母體火旺者,或胎兒皮膚紅赤。
禁忌證若新生兒瘦小色白,呈虛寒體質,或體質弱者,不可用本方。母體虛寒者,也不可用。
用法將黃連打碎,用沸水50毫升衝泡,取上清液40毫升,用紗布蘸汁,頻頻滴入新生兒口中,以胎糞下盡為度,然後喂乳。
方五
處方生薑10克紅糖5克
功能溫胃散寒,宣散胎毒。
適應證新生兒瘦小體弱、皮膚色白者,或者母體素弱者。
禁忌證火熱體質的嬰兒,體質壯實、皮膚色紅者,或者母體平時火旺者。
用法將上述藥物加入150毫升水,煎取70毫升藥液,待溫度適宜,頻頻滴入嬰兒口中。
《景嶽全書》讚此方說:“以淡薑湯拭口,最能祛胃寒、通神明,並可免吐瀉之患,此法最妙,人所未知也。”
以上介紹了打口藥的曆史、起源、組成、使用及其對嬰兒的保健作用。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打口藥,還有著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讓新生的生命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體驗到這個世界是五味俱全的,既有辛、苦,也有酸、甜。尤其在當代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現狀下,打口藥更是一劑針對時弊的良藥。以前曾經聽別人說起日本人的育兒經驗,說日本人給孩子穿得很少,即使在冬天,一些幼兒園也讓男孩穿短褲、女孩穿短裙,光著兩條腿在外麵跑,以此來鍛煉孩子的耐寒能力、增強孩子的體質。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讓孩子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嚐嚐“吃苦”的味道,培養孩子吃苦的能力。隻有善於吃苦,甘於吃苦,孩子才能成長為棟梁之才、有用之才。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餓其體膚,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就是這個道理。